高等学校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高等学校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2012-06-18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在花
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学术氛围,近日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吹响了党和政府打击学术腐败的号角,显示了党和政府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学术腐败事件不时发生,成为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原本神圣的象牙塔为什么会笼罩上“学术腐败”的阴影?究其根源主要是利益驱动。学界不是急功近利的竞技场、决斗地、名利场。学术腐败不仅侵犯了公众利益,破坏了学术规范,损害了学术道德,而且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讲究科学精神,维护学术尊严不仅是高校的诉求,也是对公众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必然要求。
遏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环境,需要建章立制,更需要专家学者自觉自治。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规则是规范、约束专家学者行为,学界应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专家学者不仅要懂规则,树立规则意识,而且更要坚定不移地坚决遵守、贯彻执行规则。《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就为专家学者应遵守的学术规则指明了方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自觉抵制浮躁风气和行为。懂规则、守规则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表现。在学术规则重要性日益彰显的今天,专家学者作为高文化、高素质的知识精英,应自觉自愿地践行学术规则,把自觉遵守学术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当成自己学术行为的规范。
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氛围需要齐抓共管,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学术氛围,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事情,也涉及到新闻出版署、出版社、杂志(含期刊)社、各级政府、职称评聘制度、人事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治理学术腐败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对学术诚信事件的检查、监督,严厉打击各种败坏学术风气,肆意践踏学术尊严的不端行为,共同维护学术规范体系,营造良性竞争的学术生态环境。维护学术诚信,确保学术纯洁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为此,应建立长效机制督促各部门各方面通力合作,协调共管,铲除孕育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温床,祛除学术浮躁之风。
总而言之,被誉为神圣“殿堂”的高校,不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还要主动承担起繁荣和发展我国科学研究的重担。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既是根治学术腐败的灵丹妙药,又是重塑大学精神,繁荣和发展我国学术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