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光明日报》05版“名医剪影”栏目登出了对威尼斯官网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的专访报道。为全面展现大师风采,光明日报社记者田雅婷还专程到学校对刘敏教授做了专访。以下是报道情况:
时间:2015年1月3日
来源:《光明日报》
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1/03/nw.D110000gmrb_20150103_2-05.htm
内容:
刘敏如:人生有限 爱无限
小腹是不是经常坠痛啊?平时爱不爱吃凉的?常常熬夜吧?你们年轻人啊,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呀……国医大师刘敏如一边为患者摸脉,一边细细问着病情。
国医大师是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最高荣誉,目前仅有60位,刘敏如是其中唯一一名女性,尤其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不孕等妇科病。由刘敏如率先提出的“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脑、肾、天癸、胞宫是月经产生与调节的主要环节”等重要理论,填补了中医学月经调节机理无人研究的空白。她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中医带下产生理论,为临床带下疾病提供了有益的治疗思路。
如此卓越的成就,源于刘敏如对中医药深深的爱。
其实,刘敏如的从医之路,始于一次“吃住全免”的偶然机遇。她笑称,临近高中毕业时,华西大学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开始招生,希望能够快速培养一批医学人才。在那个时代,“吃住全免”的待遇非常有吸引力,因此,刘敏如和很多同学一起报了名,走上了求学从医之路。1956年,刘敏如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即现在的威尼斯98488医学系,这也是她开始接触中医的重大转折点。1962年,因成绩优秀,毕业时被导师推荐留校任教。60多年来,刘敏如一直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教学工作,总结出大量独到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疑难杂症游刃有余。
毕业于威尼斯98488的姜向坤在读博士期间,曾跟随刘敏如学习一年多。“刘老师教诲我们,要有通功才有专攻,即具备了宽厚的理论基础和通科临床实践,才能谈得上专科攻坚。”姜向坤说,“刘老师还‘师古不泥古’。她常说,发展中医,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知识和观念发展理论,规范病证,进而提出治法,组成有效方药,开展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其基本点在于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以医统药,不能废医存药;以药统医,科研不能轻医重药,用药理指导临床处方,出现中药西药化的倾向。”
“对于学生的培养,刘老师以严著名,也以巧著名。”刘敏如的学生谭万信回忆说,刘敏如常不定期地召集学生到她家中座谈,并有目的地就学术研究内容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就草草回答,她会毫不客气地当面狠狠批评。但在生活中,刘敏如对学生关爱备至。每逢教学或科研实验耽误了吃饭,刘敏如都会让学生到她家,面条、饺子、抄手等家常饭菜,大家吃得欢畅,刘敏如笑得开心。除此之外,从生活起居、清洁卫生到恋爱、结婚、生子,甚至学生的子女上户口、入学等,只要能帮上忙,刘敏如一定尽心尽力。其细致耐心程度,经常让她的子女“嫉妒”:“妈妈更爱她的学生。”
刘敏如曾经的学生、后来的同事马烈光,因感念于她对学子的爱,特意作诗一首:润物无声六十年,遍宇桃李争芳妍,赢得夕阳无限好,扬鞭催马更着鞭。
刘敏如还特别爱她的患者,凡是求诊于刘敏如的患者,都会感动于她的和蔼、细腻,很多患者亲切地称她为“美女刘婆婆”。
“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在疾病的形成、发展演变,乃至康复进度及预后都有很大影响。”刘敏如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云“妇人从人不转主,病多忧忿郁伤情”,《备急千金要方》亦记载“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可见,情志致病在妇科疾病里很常见。因而,释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使治疗事半功倍。而且,如今的医学模式,已不再是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中医的诊疗方式最有利于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综合地治病治人、身心并调。重视患者的心理,了解发病过程及诱因,正是“治病必求于本”与“审症求因”的体现。
也正是因为爱患者,如今81岁高龄的刘敏如仍坚守在临床一线,年门诊量超过5000人。(记者 田雅婷)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