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研究生大家庭:我们的防疫十二时辰
去年,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刷爆网络,十二个时辰看似不长,却能发生很多故事。庚子年初的这场大疫将我们隔离,但隔离不了学院对研究生们的记挂,阻隔不了导师对学生们的思念,切断不了班主任老师对同学们的挂念。针推人讲究“子午流注”,追求顺时谋事,在这段注定终身难忘的日子里,针推研究生们的防疫十二时中辰装满了学院的牵挂,导师的关爱,还有身边榜样的满满正能量。
【卯时】破晓·初晨
尹涛是博士二年级研究生,春节留校的他跟往常一样早起,准备开启一天的“科研虫”生活:跑数据、做分析、写论文。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学校关闭了图书馆和教学楼,不过他还有个好去处,那就是学院院长办公室。原来他的导师——学院院长曾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特地将她的办公室腾出来,还为尹涛准备了一大包的年货,班主任陈姣老师也时常发消息关心生活。尹涛说:“感恩老师们的帮助,让我在疫情期间也能正常地学习生活。我也将继续努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医学子。”
(尹涛在院长办公室内安心自习)
【辰时】食时·始作
2018级硕士班的兼职班主任郑倩华在疫情期间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开始工作的第一件事是打开自己所带两个班的微信群,查一查同学们报送平安的信息,了解正在规培值班和春节留校学生情况。她说:“虽然是一名兼职班主任,但对94名研究生的关爱是全职的”。一次,郑倩华在班级群向同学们写道“千里追踪,只为晓得你好不好!”
同样牵挂学生的还有导师们。一段时间以来,导师与同学们联系的微信群异常热闹:在武平导师的“精武门”、周建伟导师的“周家班”、唐勇导师的“Candy in lab”、诸毅晖导师的“春晖”、彭德忠导师的“彭氏推拿”、黄蜀导师的“黄门小将”、吴曦导师的“门泊东吴万里船”、蔡定均导师的“蔡蓝子工程”、王超导师的“超哥谈养生”、任玉兰导师的“任家的针灸团队”、杨洁导师的“Our Team”、许婧导师的“许家军”和罗玲导师的“临床科研快乐群”等群里,导师们的悉心叮嘱温暖着这个严冬。
(郑倩华居家工作照及导师学生微信群)
【巳时】隅中·真情
疫情袭来,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留校和假期坚守岗位的研究生们过得好不好一直是学院老师们心中的牵挂:他们生活是否有保障,寝室里够不够暖和,防疫物资备齐了吗?九点,学院党委副书记佟枫和副院长赵凌就积极与学校后勤、保卫等部门协调落实留校生的日常起居,又赶往超市为留校学生采买了春节慰问品和消毒液,并专程送到了大家手上。疫情当前,人与人之间虽然隔出了距离,但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却贴得更紧了;虽是端月折胶堕指,但师生们都在静等云开日出,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患难见真情,细微见大爱。默默守护着学生的还有学校各职能处室和学院各科室。学校后勤熬制了中药防疫大锅汤、第三附属医院赠送了防控疫情宣传手册、学院科研科紧急协调,保障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转,做到“停学不停研”。
(佟枫副书记指导学生使用消毒液) (赵凌副院长看望留校研究生)
【午时】日正·弃休
午后时分,学校国医馆组织的疫情远程会诊刚刚结束,张虹教授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教研室进行线上教学的备课工作,当晚还要审看新录制的《中医防疫三字经》视频。作为四川省名中医、学校侨台联主席,她的研究生们早已见惯张老师忙碌的身影。每项工作有张老师身先士卒,也常常有研究生左右助力,其中的用意除了有她一贯坚持在具体事务中培养人锻炼人外,还有她在疫情面前对学生们更大的期许:“疫情磨练人更考验人,只要我们理想信念不倒,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心中的浩然正气长存,任何艰难险阻都如外邪而不可干。”
(张虹教授和研究生们在远程会诊和教研室备课)
【未时】日昳·瓜瓞
推拿教研室蒙古族导师赵征宇自带侠客气场,为人刚正不阿,对患者古道柔情。特殊时期无法出诊并不妨碍赵老师奉献热心肠,他开设微信问诊,向病友提供寻医问药的义务帮助。在赵老师身体力行的带动下,他的学生们也积极向老师看齐,我院2015级硕士毕业生陈瓞就是典型代表。身在美国的陈瓞通过美国留学互助群积极募捐、多方采购、协调运输,将1050只手术用N95口罩送达武汉中心医院三个科室。陈瓞在微信中写到“陌生的心意只为祈祷每一位白衣战士能够身心健康!”
(赵征宇老师的微信截图和他的学生陈瓞的爱心捐赠)
【申时】夕食·汇涓
下午三点,是向学校汇总上报研究生每日健康数据的截止时间。春季学期里既有硕博士新生招录,又要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旺季”遇上疫情,更增加了学院学科与研究生科的工作强度。刚参加工作半年就遇上了大事件,石耘菡的工作却能做到准确无误,除了心思缜密,更重要的是高度责任感。学生们一个简单的操作汇总到一起就是庞大的数据流,哪些信息与昨日不一致,哪些学生存在异动,哪些延毕学生还没联系上。不要小看每天上报的几个数字,它们背后全是汗水。和石耘菡一样,学院5名研究生班主任每天都在默默忙碌着。班主任们说,在疫情面前更能体现我们是患难与共的一家人,针推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石耘涵居家工作照及研究生群中日常报平安)
【酉时】日入·映辉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通过《新闻联播》在研究生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央有号召,党员有行动,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研究生五个党支部迅速组织线上主题学习,支部书记带头领学,看视频听红歌,党员同学纷纷结合亲身感受踊跃发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身在何处,共产党员都要率先垂范,以不堕凌云之志,以责无旁贷的精神勇于担当,守正创新,燎原星火。
(研究生党员积极参加网上支部学习)
【戌时】日暮·不晚
银子涵是2018级硕士研究生,学校研究生会主席,通过新闻他看到了自己的导师梁繁荣教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谈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情况。在他印象中,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年过花甲的梁老师就没有休息的时候:继续推进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网上接诊四方病患,录制中医药防疫宣传视频,审查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还要挂心他的每一位学生安危。老师的一言一行也时刻激励学生们作为,身在海外的黄文静博士、崔晶硕士和程颖同学分别从德国、瑞士、英国等地自费购买口罩向学校学院和武汉等地捐赠;国内的多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当地社区卫生防控志愿服务;银子涵也组织校研究生会向全校研究生发出倡议“安心在家不添乱,若被召回战必胜!”
(梁繁荣教授和他的学生参加义务远程会诊)
【亥时】人定·心致
郑晖是学院年轻导师的代表,有稳定的事业方向,也有家庭需要照料,有儿女需要陪伴。难得有时间可以多陪陪孩子,但学习与科研同样不容耽误。疫情期间的亥时早已万籁俱寂,郑晖的另一个身份上线了——新晋网红主播,他坚持每周定时开设网上课堂,给他的研究生们讲解科研思路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在线辅导。郑晖说:“做科研就像是种庄稼,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特殊时期,我们更要争分夺秒,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折腾不松懈,做好科研带好学生,把影响减低到最少。”
在余曙光导师团队、李瑛导师团队、吴节导师团队,老师们发布书单、组织云会议、时刻跟进学生们的研究进展,有学生反馈:比在学校还充实。
(郑晖老师开启主播生涯)
【子时】夜半·无眠
李瑶琴和李思慧是2019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绵阳市中医院进行规培。春节以后,她们是第一批返岗值班的研究生,当被问到疫情当前值夜班怕不怕时,两个女生都说:“看着熟识的老师们为抗击疫情拼搏奋斗的样子我们备受鼓舞,也深刻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我很庆幸我能做点什么。”力量还来自于导师的无微关怀,“当尹海燕老师得知我要上班的时候,立马打电话询问我口罩够不够用,还叮嘱我要注意人身安全”;“吴巧凤老师和师兄师姐都很关照我,想尽办法为我们提供防护措施,在得知我返岗后吴老师鼓励我勇敢担当,在医院多多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李瑶琴、李思慧在医院值班中)
这就是针推研究生的十二时辰,更是疫情期间针推人平凡却又精彩的24小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疫情不能停止针推人传递关爱与激励,更不能阻挡针推人同担风雨、共克时艰的脚步!
(图:文中主人公提供;文:李享、石耘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