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主站
教学机构
党政管理
科研及产业机构
公共服务
专题栏目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未指定
欢迎光临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 !
您的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详细内容

『学术动态』

天府新视界:四川汉墓找到扁鹊医书,为何让“淡人”不淡定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0 09:06:05 浏览次数: 【字体:

 

蚕丛、鱼凫、开明,古蜀历史神秘莫测;宝墩、三星堆、金沙,蜀地考古成果丰硕。从三苏到蜀道,从井盐到川茶,从蜀锦“五星出东方”到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和天回医简……蜀地钟灵毓秀,文明沉淀深厚,宝藏超凡脱俗。

5月7日起,天府新视界推出“约会蜀地宝藏”系列作品,邀您一起踏上这场四川文化遗产的Citywalk,再现珍藏在四川的文化遗产中那些闪光瞬间,透过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发掘宝藏所承载的文明和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6f5cc7ef037243628f1b8b4593b63f67.Jpeg

 

5月5日晚,CCTV-1播出《简牍探中华》,聚焦天回医简,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多种方式,重现天回医简里的故事场景,带领观众一起探寻中华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医者“极微极精,以观死生”的审慎态度和仁爱之心。

“天回”是成都市金牛区的一个镇。2012年,随着一次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天回”从此与一堆薄薄的竹简紧密相连,组合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天回医简。出土于天回镇老官山汉墓的930支简,超过2万字,结集成8部经典医学著作,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医学体系。其中,饱含着中国古代医学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也印证了传说中扁鹊的真实存在。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天回医简的8部医书包含了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古方剂学专著——《治六十病和齐汤法》。书中所述的一百多个医方表明汉代已经用上了“中药复方”,其中部分药物配伍,仍为现代医家沿用,如治疝方与如今仍旧在使用的仲景桂枝汤,只有“谷”与“甘草”之别!

薄薄简牍没有想到,两千多年之后竟能够成为“明星”。从央视《焦点访谈》到各个新媒体、知识博主们,都不淡定了,《失传2000多年的“扁鹊医书”找到了!药方子今天还能用!》《四川挖出医神扁鹊墓葬,900多支医书重见天日,专家:真乃神医也》《扁鹊医书被修复,网友的反应:扁鹊不是法师吗?》《成都挖出扁鹊墓,失传千年的上古扁鹊医书重见天日?是炒作还是事实?》……一系列饱含热情的探索,让生活中保持冷静、平和,对外界刺激反应相对淡然的“淡人”们,开始集体考古。

 

cc9e924fcc724b6a94279ddfe6380c85.Jpeg

《天回医简》彩色影像

 

【一】

天回医简的出土,证明了名医“扁鹊”的真实存在。关于扁鹊是否真实存在于历史中,人们一直争议不断。而天回医简的出土,让传世奇医的存在得到印证。天回医简究竟与扁鹊有何关系?在出土的医简中,共出现了六处“敝昔曰”的字样。古时医者多任职郎中、大夫,头戴鷩冕,所以“鷩鹊”就成为了良医的代称。“敝昔”为“鷩鹊”的省写。或许因为“鷩”字太复杂,后来人们便以音近的“扁”字来替代。经过专家论证,基本可以确定天回医简中的“敝昔”,指的就是历史上的扁鹊。山东所发现的东汉画像砖《扁鹊行医图》中,扁鹊便是如此形象。而这六处“敝昔曰”,或是为了强调医简的所有者为扁鹊学派的传人。医简内容中所记载的“五色脉诊”,也正是扁鹊所创的医法,它奠定了后世中医脉诊学的理论基石。

 

0ae2e0a1a99843178a3e478fb90196e7.Jpeg

天回医简出土

 

四川古代医学有多发达?光是汉代,就出了多位名医:李柱国,被史家认为是我国校勘医书第一人;涪翁,继扁鹊、仓公后又一见于正史文献记载的医学家;郭玉,汉代医疗系统最高级官员太医丞……据文献记载,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的四川医家有1000余人,影响医坛2000年,历久不衰。

他们的成才,很有可能与曾被深埋在老官山汉墓中的天回医简有关。

2012年,扁鹊逝世两千多年后,考古工作者从成都地铁3号线的施工现场,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黑色“湿面条”。经过清理后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湿面条”竟是失传已久的扁鹊学派医书。原来,此“湿面条”非彼面条,而是从老官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人们称之为“天回医简”。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完整的髹(xiū)漆经脉人像,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医学模型,证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已经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和临床体系。考古工作者推测,这或许是中医教学中所用的“教具”。

7ab2a4828ed94de091b399a48a122432.Jpeg

髹漆经脉人像

经过红外扫描可以看到,这件仅14厘米高的髹漆经脉人像,身上分布着纵横复杂的经络和百余个穴位点,背部还标有“心”“肺”“肾”“肝”“胃”等文字。漆人身上所描绘的经络,与天回医简中的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为研究上古时期针灸学术源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物证。

2012年之后,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解决了编连、识文等重难点问题,整理出《天回医简》一书,于2023年正式出版。

 

【二】

为什么这样专业的书籍会出现在成都?这并非偶然。

战国秦昭王派李冰入蜀,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便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而早在秦惠文王时,就开始“移秦民万家实之”。这样的“实蜀”政策一直延续到西汉晚期,为蜀地带来了大量的人才。且秦、西汉时期蜀地社会安定,几无战乱。于是,蜀地自古以来就成为移民迁徙的重要目的地。除了从外地引进人才,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开我国地方官办学堂之先河,让蜀地成为了堪比齐鲁的文化高地。

实际上,在文翁入川的数年前,四川已经出了个司马相如,除了同样文采出众的卓文君外,来自大理的张叔等人,也追随司马相如到了成都。《华阳国志·蜀志》中也不由感叹:“汉征八士,蜀有四焉。”蜀地才俊能够在朝廷征召之中,占据半壁江山。

社会稳定,文化发达,为蜀地吸纳各类人才,包括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天回医简的主人或也是顺应了潮流,千里迢迢,从齐鲁来到蜀地。他携带的这些医书和经穴漆人,代表了当时的主流医学。有专家认为,正是天回医简主人的到来,让蜀地的医学人才“上桌吃饭”。

除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外,四川丰富的中药资源同样功不可没。

四川,被誉为“中药之库”,在中医学界有着“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地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海拔落差达到了惊人的7000多米,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四川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中药资源。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四川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绝大多数为植物药,种类多达9035种,其中86种被确认为川产道地药材。这些药材中,不乏以川、蜀、巴等命名的珍品,如川芎、川贝、蜀椒等。

部分药材在汉代已经获得了认可,如“蜀椒”不仅在天回医简中出现18次之多,在其他著名汉简,如居延汉简、敦煌医简也曾多次出现,说明当时已有道地药材的概念。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能够使用道地药材,对于医生更具吸引力。

【三】

中医药是诊疗方式,也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

科学传承中医药文化。中医有“通理不通方”的说法,《天回医简》也是如此。古方的“理”还在,而“方”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从而在精细化、科学化上日益精进。“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哪能照搬古方而用呢?中医药始终都在不断地与时俱进,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变化。

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的背上惊现拔过火罐的痕迹。自此之后,拔火罐成为世界体坛的标配,足球明星C罗、内马尔、本泽马纷纷为拔火罐“代言”;前重量级拳王约书亚更是在拳王争霸战之前,选择了拔罐作为主要的缓解和放松手段。不仅如此,针灸也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认可。贝克汉姆就曾尝试过。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一种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生命智慧和哲学思想的方式,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对人们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63e78da46d134bed86ad2cff8d92008b.Jpeg

成都大运会期间,在大运村体验中医文化的外国朋友 图据人民网

 

中医是一种诊疗方式,更是一种代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中医认为,人的病症来源于内外因,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为饮食起居。内外兼调,才引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养生”。而如何养生?《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有记载:“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如此安然淡泊,不慕名利,也是中华民族历代贤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中医药的发展,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一开始就有独特的思想和体系,并且经过历史长河的淬炼,传承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可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必然。

由此可知,天回医简的发现和利用只是一个开始。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名单出炉,四川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省份,中医药文化正在不断建设之中。药香缕缕,历久弥新。如何以古方之“理”带动四川中医药发展?且看四川之答卷。

终审:文献与文物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