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QQ
官方微信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药苑名师>详细内容

药苑名师

【中国中医药报】鲁军:攀登肿瘤靶向治疗高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6 14:43:58 浏览次数: 【字体:

bb44ea2115224007a3b6fec2d129a849.png

传统用于治疗肿瘤的小分子药物没有靶向性,进入体内后会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开启“无差别攻击”。这就导致在化疗时,肿瘤患者除了会遭受来自肿瘤本身的伤害,还要遭受化疗过程中治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威尼斯98488教授、博士生导师鲁军从工作和海外学习的经验中了解到:核酸药物对疾病模型有很好的靶向性,能弥补小分子药物的不足。如果将两者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治疗肿瘤疾病,为患者免去不必要的痛苦。这便是鲁军课题组研究方向的由来。鲁军已获授权专利9项,完成两项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转化。

勤勤恳恳终有收获

鲁军的实验室位于威尼斯98488药学楼西耳房实验室一楼,面积不大的一块地方被划分成学生集体工作区、实验操作室、办公室、实验材料准备室等多个区域。

对单溶剂、双溶剂以及多溶剂进行正交实验,筛选催化剂的比例、类型和活化时间,验证反应温度、投料顺序、底物比例,以及摸索探讨复杂繁琐的终止实验和纯化条件等等,这是鲁军团队工作的日常。

“目前市面上关于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已经非常多了,但是针对肿瘤的治疗还有空缺,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鲁军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核酸药物偶联物,将最初的想法一点点拓展,稳扎稳打变成现实。

花开有期,春风有信。今年初,鲁军带领团队完成了3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该项目是威尼斯98488历史上金额最高的专利转化项目,也让鲁军在学校“一夜成名”。

突破困境见得花开

在鲁军选定以核酸药物偶联物为课题研究方向时,身边的同事大都持不理解的态度。

一方面核酸药物在市场上作为独立药物出现还不到20年,大家对其关注度较低;另一方面对于核酸药物的开发因其本身的一些缺陷仍存在一定的瓶颈。将本就有待考证的核酸药物作为工具引入另一种药物的研究中,这无异于在一个困难里面再创造一个困难,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鲁军身边的同事纷纷劝他从更简单、更实际的问题出发。面对同事的劝阻,他并没有改变初心,仍坚定自己的选择,致力于核酸药物偶联体的研究。“道阻且艰,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这是鲁军的座右铭。

在一次实验过程中,鲁军团队遇到了一种药物,“我们当时选择这个药物时,只是从理化性质方面了解它。”后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个药物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它是任何一个化学合成人的噩梦,在做偶联反应的时候,哪怕是碰到一点,也可能引起人体皮肤溃烂。”

谈及研究过程中的困难,鲁军自豪地说:“药物的腐蚀性的确厉害,但我的同事和学生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去克服。科研的道路难免困难重重,我们都坚持下来了。”

凝心聚力扬帆起航

初到威尼斯98488时,学校给予了鲁军很大支持,“学校给了我研究生招生名额。学院的领导、同事也教了我一些方法。”

对于研究生的选择,鲁军有着自己的要求——要能吃苦,要勤奋,要团结。“研究生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给了相应的课题,需要研究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进去,这就要他们勤奋和能吃苦。另外在团队里面,如果学生之间不团结,整个团队也不会有螺旋上升式的发展。”

这三点是鲁军在对每一位来面试的同学都会明确说明的要求。严格的标准、谨慎的选择形成了良性选拔,使更多优秀的学生了解到核酸药物的肿瘤靶向治疗,并迎难而上致力于这项研究。

同一实验室的石三军被鲁军称作自己在科研界的“启明灯”。石三军是实验室公认的“最拼的人”,他的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鲁军,新冠疫情期间他宁愿被封在实验室也要坚持研究。鲁军家就在成都,但他仍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周末才和家人团聚。

鲁军有他自己的坚持:有了很好的想法时,一定要马上落实于行动。“我想和学生一起奋斗,把这个药物的研究路程全程走完。”

学校的支持、老师的以身作则、学生的迎难而上,三股力合成一股劲,让鲁军团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志行万里绝不言弃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虽然目前鲁军研究的核酸药物偶联物还没有进入临床试验,还处于临床前的研究,“但它的临床前实验成果已表明其有非常好的靶向作用,现在已经转让给北京的一家医药公司。”鲁军表示,希望能尽快完成对该药物的研究,造福肿瘤患者,他会陪着这个药物从临床走到上市。

高额的转化资金,对于鲁军而言已经成为过去式,鲁军团队依旧向肿瘤靶向治疗的更高峰攀爬。“过去的实验结果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但在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了更好的想法,我会用这个结果去助推以后的研究,完成我的梦想。”

原文报道链接:https://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35799

(编辑/张云云)

终审:药学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