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临证医案之肺系疾病(九)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4 10:40:37 浏览次数: 【字体:

李某,女,68岁,于201853日初诊。

患者5年以来,经常患咳嗽多痰,冬季则加剧,病情逐年加重,2月以前,现咳嗽,气喘,双下肢浮肿,小便短少,1月以前,又现面目肿,唇色紫黯,喜半坐位,故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力衰竭。1周前因咳嗽气喘,双下肢肿胀加重,求诊于老师。现症见气喘,气紧,呼吸困难,咳嗽吐黏痰不利,面色晦暗,神疲,唇、指与舌质均呈紫暗色,心累心悸,胃胀不思食,口渴不思饮,语声低微,双下肢浮肿,大便结燥,小便少而热,色黄,舌苔白,舌之后半部有厚腻苔,脉细数无力。

诊断:肺胀。

辨证:气阴两虚,痰饮化热。

治法:益气养阴,祛痰清热。

处方:麦门冬汤合苇茎汤加减。

药物:半夏15g,人参10g,麦冬15g,炙甘草10g,猪苓30g,泽泻20g,桃仁15g,丹参30g,苇茎20g,瓜蒌仁15g,薏苡仁30g,炒麦芽20g6剂,水煎服。

2018510日二诊:服前方后,各症如前,原方再进3剂。

2018515日三诊:病人自诉,咳嗽、气喘与心悸心累诸症均有所减轻,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小便增多,口干苦,余症同前。遂原方加入黄芩以清热、天花粉以生津。

药物:炙甘草10g,人参10g,半夏15g,麦冬15g,猪苓30g,泽泻20g,瓜蒌仁15g,苇茎30g,天花粉15g,黄芩10g,炒麦芽15g,桃仁10g,丹参30g。水煎服,继服3剂。

2018519日四诊:服前方后,症情稳定。原方再服6剂。

2018525日五诊:咳喘、心累心悸更较前减轻,口渴、口苦与唇、指紫暗亦好转,小便多、色黄,大便微结,足肿明显减轻,舌苔白,脉细数已有力,仍守原方再服6剂。

后患者电话告知:尽剂后足肿、胃胀已愈,精神较好,只是偶有感咳嗽和时感心累。

按语:《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曰:“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李中梓《医宗必读》于“痰饮”一文说:“肺胀而喘,利水散邪。”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说:“方书以先喘后胀治在肺,先胀后喘治在脾,亦定论也。”

本案之证,由于咳嗽、气喘长期未愈,痰饮郁久化热,故气喘,咳吐黏痰不利;脾之健运失常,不能散精归肺,水谷之精微聚而为痰,故胃胀不思食;肺之肃降失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溢高原,淫于肢体皮肤,而为水肿;痰为秽浊之物,有诸内,必形诸外,故面色晦暗,舌苔白,舌之后半部有厚腻苔;痰热郁久,损伤肺之气阴,故面容少神,呼吸困难,语声低微;痰阻则气不顺行,肺之治节不利,血脉流行不畅而为瘀血,加以肺之气阴亏虚,血液更不流行,故唇指与舌质均呈紫暗之色;胸中有痰,故口渴不思饮;水饮上凌于心,故心累心悸;肺阴虚,故小便少而热,大便结燥;脉细数无力者,数为阳盛阴亏,细主气衰,今气阴俱虚,故其脉象如此。

总之,本病证属气阴两虚、痰饮化热,遂立益气养阴、祛痰清热、行血利湿法,用“麦门冬汤”合“苇茎汤”加减治之。“麦门冬汤”中之人参,既可以大补肺中之元气,又可以合甘草补益胃土,以资肺金之助;麦冬清肺,使肃降之令复原,法半夏祛痰,能下冲脉之逆气,二味相伍,则麦冬滋而不腻,法半夏燥不伤阴,用于肺燥夹痰,有相得益彰之妙。不用大枣者,因病人有胃中胀满,故中满者忌之。又用“苇茎汤”中之苇茎以清热,瓜蒌仁以涤痰,薏苡仁利肺中之湿邪,桃仁泻血分之结热,另加猪苓、泽泻利水消肿,丹参活血通瘀,炒麦芽以健脾开胃。对于本病,倘医者徒补气阴,则水湿无从而去;徒利水湿,则气阴更加亏损。以上两方合用,具有扶正祛痰、下热散结,兼行水通瘀之力,标本兼治,方能奏效。


终审:马烈光工作室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