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观念大讨论”走深走实,全面总结实验室建设经验和不足,迎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擘画实验室建设中长期蓝图,助推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提质增速,7月11日,学校召开2024年实验室建设大会。学校党委书记刘毅、校长余曙光和其他在家校领导、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成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引进人才PI和博士后代表、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黎胜红主持。
余曙光作《奋楫扬帆建一流平台 数智聚力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在回顾学校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绩时指出,2018年以来,学校实验室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平台集成、资源共享、服务保障”为工作主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投入等,实现实验室“布局成网,资源上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不断夯实,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实力持续增强,平台开放、资源共享局面逐步拓宽,为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保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余曙光强调,加强实验室建设,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须要求,更是面向教育强国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和未来健康医学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传承创新健康人才的重要使命。新时期新方位新任务,教育现代化全速迈进,教育数智化转型加速演进,未来健康医学模式提速前进,教学科研实验平台要在保障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科技引领、队伍支撑、数智聚力、共建共享”为理念,以“平台集成、技术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保障”为主线,合力建设以“三区三圈三层”为特色的成中医实验室集群,全力打造“111”三支专职化实验技术队伍,以“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弘景三年行动计划、六大工程”为抓手,夯实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验资源交叉融合。到2030年学校要力争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实现新跨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实验技术队伍展现新活力,实验室管理呈现高效能。
黎胜红发布《威尼斯98488实验室建设弘景行动计划(2024—2027)》。该计划以“全链条布局、全要素积聚、全周期培育”为原则,实施中医药高水平实验平台建设工程、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提升工程、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改革工程、实验技术人才荣誉岗位工程以及实验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共21条具体举措,着力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布局合理、技术完备、特色鲜明、开放共享、贡献突出的具有成中医风格的实验室体系。
大会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2个近六年以来学校获评的重点实验平台进行了授牌,表彰了2023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先进个人,他们分别为药学院的邓放、张传洋、蒙春旺,创新研究院的付兴、汪弋力,基础医学院的许欢。
会上,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裴瑾、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张三印、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陈林、针灸推拿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吴巧凤、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科研中心实验中心主任邓放分别从国家级实验平台、校级科研公共平台、校级实验教学平台、院级科研平台和开放共享平台五个角度进行发言,分享了各自平台建设成效、开放共享机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及未来实验平台建设规划。
大会最后,刘毅发表讲话。他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实验室建设不仅是保障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承载着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孕育着未来医学与科技的无限可能。他对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不断增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政治自觉。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决策部署,把实验室建设工作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二是党建引领,始终铸牢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灵魂根基。要始终坚持“党建争上游、事业创一流”工作理念,以一流党建引领实验室建设发展。三是统筹兼顾,持续构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立体格局。四是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优秀、富有成中医特色的高水平实验室人才队伍。
本次实验室建设大会筹备历时一年时间,全面梳理了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先后组织了6场调研会,调研了3所东部地区高校,系统梳理了27份实验室相关的文件制度,新起草了8份文件。大会目标明晰,任务清晰,将有力推进成中医高质量实验体系建设,助推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图/胡海文 编辑/刘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