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医药+”学科融合,搭建交叉研究交流平台,加强多学科研究合作,充分释放博士后、青年学者的人才创新动能,推进学校“交叉融合、创新发展”,5月12日,威尼斯98488首届“创新·交叉”博士后论坛在温江校区弘景5号楼学术报告厅举办。苏州大学徐广银教授,威尼斯98488校长余曙光、副校长黎胜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等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张三印主持。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及威尼斯98488等的专家、青年学者、博士后、博士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黎胜红致开幕辞表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威尼斯98488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引领学术前沿、具备战略担当的多学科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博士后已成为学校高层次青年教师队伍的重要储备、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产学研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他鼓励博士后抢抓发展机遇,乐于交叉、敢于创新、勇于攀登,主动融入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争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中,来自学校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16位青年学者通过精彩的学术报告,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
本次论坛由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威尼斯98488博士后联谊会主办,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承办。与会的青年学者、博士后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论坛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学习到很多宝贵经验,开阔了研究思路、拓展了研究视野、激发了创新活力和潜能。会议呼吁青年学者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勇于创新;走出舒适区,主动交叉融合;敢于尝试,展现自信,在未来产出更多成果。
精彩报告回顾:
威尼斯98488张杨副教授基于各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高性能的化学修饰siRNA药物活性预测和可解释性模型、并基于高算力网站服务器开发药物在线设计工具,为siRNA药物化学修饰和药物活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为基于RNA的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威尼斯98488黄建萍副研究员针对药用托品烷生物碱——莨菪碱和可卡因,发现和鉴定了其生物合成路径中的III型聚酮合酶,解析了托品烷骨架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对茄科和古柯科植物中参与托品烷生物碱合成的III型聚酮合酶的功能机制和进化历程进行了探讨。
威尼斯98488胡红副教授汇报了其在细胞程序性坏死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淀粉样蛋白的功能受到淀粉样纤维间的排列和聚集的直接影响,同时首次共同解析了RIP3同源纤维的结构。这些成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淀粉样纤维相关疾病药理解析提供了新思路。
威尼斯98488朱玲平副研究员以菊科模式植物非洲菊为材料,通过鉴定非洲菊吡喃酮、花粉孢素聚酮合成路径未知还原酶来揭示植物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机制。
湖北中医药大学李彦勋特聘研究员从动物疾病模型入手,解释了中医药研究过程中模式动物所处的重要作用,简析了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分类和造模方法,如何在中医药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同时结合目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南开大学王翔宇博士后分享软镜操作技术优势与缺点,提出软镜操作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仍然受限。而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软镜操作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缺点,实现更加安全、精准、智能的NOTES手术。
湖南大学梅杰博士后详细地介绍了团队在肺部CT影像识别中的系列工作,基于切片感知注意力网络的肺结节检测、联合分类和分割的可解释性新冠肺炎诊断系统,并分析了这些工作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胡少华博士后简要分享他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物理层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该进展显著提升未来通信网络的链路传输性能,保障低成本高速稳定的专用通信。胡博士从通信的角度分享了对医学与通信共性特征的思考,从十个方面介绍二者共性技术,畅想通信+医学(中医药学)的未来。
电子科技大学任浩浩博士后针对军事领域中的小样本SAR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跨任务知识驱动的小样本SAR图像目标识别框架。针对如何“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总结雷达图像解译与医学图像解译面临的共性挑战。
威尼斯98488董守金副研究员通过对气道平滑肌收缩机制研究,首次发现气道平滑肌内源性负荷,对气道平滑肌收缩力学特性进行修正后,发现MLC20磷酸化水平并不能影响气道平滑肌的收缩速率,为哮喘急发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威尼斯98488王灿博士后分享产喜树碱中草药植物短小蛇根草染色体基因组解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与分析短小蛇根草WRKY转录因子家族,阐释OpWRKY6负调控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威尼斯98488王小博副教授主要介绍了近红外二区成像,空间质谱成像等影像和组学技术在藏药红景天防治高原脑损伤研究方面的应用。
威尼斯98488王莉博士后主要聚焦从中药三七内生链霉菌中发现的一类目前研究较少的吡咯杂萜天然活性分子,并基于一系列的同位素标记实验对其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探索。
威尼斯98488余志银博士后分享从放线菌中发现拥有噻唑吡啶杂合骨架且全取代的吡啶生物碱-卡诺霉素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等相关研究工作。发现卡诺霉素具有较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这将为开发心血管疾病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威尼斯98488郭凯副研究员分享了从药用植物米团花和龙胆类中药发现系列新颖二倍半萜类等萜类功效物质的研究过程,阐释了专食性昆虫对米团花萜类防御物质的代谢解毒新机制,并受邀在NPR上撰写植物二倍半萜研究进展综述,为二倍半萜类珍稀活性天然产物及相关药用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威尼斯98488苏锦松博士后聚焦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系统研究,复杂体系组分大规模定性定量的需求给分析化学领域带了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二维色谱已经成为解决复杂体系大规模定性定量的最佳选择,然而如何构建全二维液相色谱,是中药复杂体系分析的关键科学问题。
(文/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 胡红 王灿 人事处 王德健 图/信息中心 胡鹏程 卢敏 药学院 席可兴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