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为期两天的“针灸研究与国际化”分会以基础、临床、教育三大论坛为主体,立足传统,面向科学前沿,多角度探讨交流国际国内针灸科研、教育、临床应用等各方面的最新动态与先进理念,于9月27日下午结束各项学术活动,圆满落幕。
针灸基础论坛:探讨针灸经络研究新进展
9月26、27日,在以“针灸经络研究新进展”为主题的分论坛,近2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就针灸基础领域的热点与关键问题分别做了精彩汇报,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Jean Paul Collet教授介绍了自主神经系统与中医药的相关研究;来自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的黄猛博士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唐勇研究员分别就针刺与艾灸的穴位局部感受与启动信息的生物机制做了精彩演讲;南京中医药大学引进人才朱冰梅教授提出了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引入针灸研究领域,构建针灸表观遗传学研究平台;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郭义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电生理技术在针刺手法研究中的应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宋小鸽教授介绍了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分会成果丰硕,亮点众多,一是现代针灸基础研究结合了多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在针灸研究中融入神经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形态学、神经影像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研究态势,为针灸现代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围绕针灸基础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提升了针灸的研究水平、扩大了论坛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了我国针灸产业的发展。
针灸教育与产业论坛:创新人才培养 突破产业发展
9月27日,“针灸教育与产业”论坛顺利进行,吸引了多名来自全国各大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交流讨论。湖北中医药大学孙国杰教授指出,针灸教育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思维,突破理论,与社会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平教授认为“关于默会认知的教学新策略,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两维的新教学框架设计”。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张栋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任玉兰研究员、天津中医药大学郭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邓海平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建斌教授等专家分别从各自领域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学校的实践模式,通过“三结合、四模块、五层次”方式从品德、技能、创新各方面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针推人。
本次论坛从教与学、教材等方面为针灸教育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全国同行注重科研转化,促进临床疗效,促进针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针灸临床论坛:传承与创新
针灸临床论坛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18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知名专家从针灸防治临床重大疾患、针灸特色辩证体系、针灸特色针法各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威尼斯官网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李瑛教授做了关于“十二五”国家科技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案介绍。来自上海经络研究所吴焕金教授探讨了艾灸治疗肠腑病及其原理研究,创新提出了‘艾灸温养脾胃理论与治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景献教授做了题为“针灸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报告。
其他来自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针灸同行向与会来宾就如何解决针灸临床研究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并将构建具有针灸特色的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开展高质量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其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并达成初步共识:针灸临床的发展要从常见病的诊疗向疑难病种转变,临床试验的方向要从针灸疗效的验证向针灸疗效的提高转变,科研不仅要立足于临床更重要要能应用于临床,要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临床应用手段。
第四分会各论坛准备充分,参会人数多、层次高,学术水平高端前沿,交流范围广、信息量大,在针灸基础研究方法、针灸临床的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达成共识,成为针灸国际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四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