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教授应邀来校在威尼斯98488附属眼科医院6楼学术报告会议室作题为《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跌功能及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威尼斯98488科技处副处长余成浩教授主持。
苏国辉教授结合自己的前沿工作经历,与在座师生分享了关于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中的功能及机制。苏院士带领他的团队针对该项目提出了6个关键科学问题:1.视网膜与外侧缰核间是否存在直接突触联系?2.视网膜输出信息是否需经由腹侧外膝体的介导进而与外侧缰核发生联系? 3.视网膜-腹侧外膝体-外侧缰核通路中的各级神经元类型是什么?4.光疗有效的抑郁模型的特征?5.特异性激活腹侧外膝体-外侧缰核通路能否减少抑郁行为?6.光疗的抗抑郁作用是否需要视网膜-腹侧外膝体-外侧缰核通路的介导? 并设计12个相关的实验来完成和证实这些科学问题,项目的成果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著名杂志《Neuron》(IF14.02,)2019年第1期(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19.01.037)。
苏国辉教授的精彩报告,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让在座的师生受益匪浅,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苏国辉教授耐心地对师生的提问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相互融合渗透、领衔国际研究热点前沿的期待,并有望合作开展中医药在抗抑郁的神经机制研究。
会后,苏国辉教授听取了段俊国教授对中医眼科发展方面优势的介绍,双方还就下一步合作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表示将合力推进国家重点学科建设。
苏国辉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双聘院士、神经解剖学家,1973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生物系、1973年获美国东北大学协作教育奖、197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6年获广东高等教育科技奖、1995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创建了外周神经视网膜移植模型,首次证明成年鼠视网膜节细胞受损轴突可在外周神经中长距离再生。研究证实各种细胞成分眼内移植或神经生长因子球内注射对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只有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此次报告由科技处、眼科学院共同举办。
(文、图/眼科学院 编辑/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