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观察报道链接:https://kscgc.sctv-tf.com/sctv/h5/v6/newsShare.html?id=2839595&isFullScreen=true&appUserId=507891
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自2012年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医学简牍后,经多部门推进,其重要研究成果《天回医简》日前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十一年前,这批医简在成都天回镇重见天日后,曾引起轰动。因为部分医简被认为很可能是失传2000年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而一同出土的经穴髹漆木人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新闻发布会上,研究团队表示《天回医简》是目前国内出土医学简牍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医学文献,是四川省继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或为扁鹊所传 汉景帝时由齐鲁传入蜀地
《天回医简》涵盖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兼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包含《脉书·上经》《脉书·下经》等8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等内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认为《天回医简》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确认它可能是失传的扁鹊医书,二是证明《黄帝内经》或为《天回医简》解经之书,此外,它和同时发现的经穴漆人一起,证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已有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是我国第一位被正史立传的医家,是中华医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因其所著医书的亡佚,他的医术已久不可考。正因此,天回医简的出土堪称医学瑰宝,那么如何推测天回医简就是扁鹊传书?
天回医简的系统性整理始于2014年,彼时柳长华来川考察医简,结合多年以来对先秦两汉医学的研究,大家判断这批医书从学术渊源上应与西汉名医仓公所授所传的扁鹊医书相关。此后在各方推动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威尼斯98488、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组成天回医简整理组,对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和文物进行研究。
天回医简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淳于意的行医与授学时间与这一时期相当: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汉景、武时期,其年辈应与淳于意弟子相当。
从医简的书名看,均为已亡佚的古医书。主要内容与淳于意所学所传的医书相关。其中《脉书·上经》等保存了色脉诊的内容,《脉书·下经》是与马王堆、张家山出土古《脉书》接近的经脉文献,包含了更丰富的“言病之变化”的内容,《脉书·上经》中出现的“敝昔曰”与简文中存在较多的齐语特征,证明这批医简在学术上应源于扁鹊与仓公。
四川中医药“走出去”的速度正不断加快
“四川是‘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丕介绍,四川在全国率先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为全省优秀传统文化23项重点工程之一重点推进;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非遗协会传统医药专委会,61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此外,四川还创新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李道丕介绍,全国首个省级中医药古籍文化展、传统医药文物展去年在成都举行。全国首部中医药交响乐《本草》几天前刚刚亮相国家大剧院。中医药主题宣传已经点亮成都天府双塔并亮相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场所。几年来,四川组织“名中医川渝行”、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2000余场次。建成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9个。首次联合省政府网站平台,开展疫情防控中医药系列专家在线访谈,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5000万。
为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四川已先后与中东欧、东南亚、俄罗斯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建成8个中医药海外中心,5个“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创新开展了驻蓉使领馆走进中医药等活动。不仅如此,中医药服务了北京冬奥会、成都世乒赛和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如今,中医药已经成为四川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