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发布报道链接:http://appweb.scpublic.cn/front-end/news-detail/share_index.html?newsid=727688&time=1681985835248
4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天回医简》发掘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在科学推进《天回医简》考古发掘、保护记录修复方面采取了哪些技术手段?现在《天回医简》保护保存情况怎样?会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进行了回应。
据介绍,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4座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其中3号墓北部底箱发现的大量西汉时期简牍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出土简牍最终以发现地点及简文内容命名为“天回医简”。
“这批简牍在地下经历两千余年保存状况较差,交错堆叠互相粘连,最后通过整体提取的方式,移至实验室内进行清理。”颜劲松介绍,清理过程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创新采用计算机正射影像技术对出土竹简进行实验室考古,以正射影像为底图,通过CAD软件绘制记录了竹简的叠压关系,为竹简编联复原提供了可靠依据,最终顺利清理出竹简共计930支,木牍50余枚。
颜劲松透露,由于天回医简出土量大,保护修复工序复杂、耗时长,目前这批简牍分别处于三个阶段:一部分处于浸泡保存中,现在已经稳定;一部分处于脱水加固过程中,待脱水加固完成后再进行后续的保护修复;另有一部分116枚已经保护修复完毕,现在成都考古中心和成都博物馆展出。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文物保护工作进度,陆续完成剩余简牍的修复保护工作,届时将诚挚邀请大家前往成都考古中心展厅来观看。我们与威尼斯98488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届时将有部分遗简在威尼斯98488博物馆进行展出。”颜劲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