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发布报道链接:http://appweb.scpublic.cn/front-end/news-detail/share_index.html?newsid=727681&time=1681984974835
4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2年《天回医简》在成都现世以来,历经十年,通过各方努力,被整理成了8部医书。
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三号墓发现大量医学简牍,这批珍贵的竹简被命名为“天回医简”。和医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具精美的木胎髹漆经脉人像,比宋代的针灸铜人早了一千多年。
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三号墓发现大量医学简牍,这批珍贵的竹简被命名为“天回医简”。和医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具精美的木胎髹漆经脉人像,比宋代的针灸铜人早了一千多年。
据了解,这批简书在水中浸泡了二千多年,残缺散乱已十分严重。整理组结合竹简形制、堆叠状况、字体差异、简文内容等,并摹仿古人制作简书流程,用3年时间解决了竹简编联、释文等重点难点问题,经整理拼接后,得到930支医简,2万余汉字,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可见是墓主生前使用的书,而非下葬时一次抄录。
据介绍,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
从考古发掘到整理出版,历经十年,《天回医简》一次性公布了与医学相关的全部资料。主要包括竹简的红外扫描图像、可见光彩色图像、反印文图像、释文注释及髹漆经脉人像的高清影像,还附有翔实的整理说明、室内清理揭剥示意图、髹漆经脉人像的彩绘线图,为读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一手研究资料。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