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报道连接: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5246653537453056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2年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医学简牍后,四川省多个部门参与推动以“天回医简”为名的简牍研究整理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天回医简》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今天下午,《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中医药局、省文物局、威尼斯98488、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发布会介绍了《天回医简》出版的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天回医简》的出版背后是政府和专家们连续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批出自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葬的医学简牍,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残缺散乱已十分严重。研究人员用三年时间解决竹简编联、释文等重点难点问题,经整理拼接后,得到930支医简,2万余汉字,最终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告诉记者,从考古发掘到整理出版,《天回医简》历经十年。本次出版一次性公布了与医学相关的全部资料,包括竹简的红外扫描图像、可见光彩色图像、反印文图像、释文注释及髹漆经脉人像的高清影像等。
据柳长华介绍,“经过反复求证,研究团队证明了《天回医简》确为扁鹊仓公所传之医书,成书的时间上,《天回医简》早于《黄帝内经》约二百余年。与医简同时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为探究上古时期针灸学术源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物证。”
(编辑 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