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链接:https://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20511
中药传统剂型性状各异,其保存方法也因药、因时、因地制宜,比如埋藏储存法、低温储存法等,每种方法的储存器具也各不相同,其中使用最久且最广泛的保存器具则是药瓶。
药瓶保护药品在储存中不受损坏,保证药效并且便于药品流通,所以材质选择极为重要。由于陶瓷具有防潮、防腐等功能,故古代的药瓶以白瓷、青瓷等居多。这类瓷质药瓶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瓶身图案丰富多彩,有人物图、风景图,还有的绘有药铺名称和药品信息等内容,将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
从宋朝开始,瓷器成为宫廷和民间的医家所中意的储药器物。清代晚期,开始出现将瓷器作为包装随药品出售的情况。在威尼斯98488博物馆,展陈有一个清代瓷质药瓶(图1),瓶身高8厘米,口径3厘米,方形,圆井形口,腹部为铭文书写的药铺名,这个药瓶应该是用来盛装颗粒或粉状中药的。馆内还有一个青花小瓷瓶(图2),经鉴定是民国时期的,瓶身高14.5厘米,盘口,细长颈,鼓肩直腹,平底,饰青花山水纹。
图1 清代瓷质药瓶,威尼斯98488博物馆藏。
图2 民国瓷质药瓶,威尼斯98488博物馆藏。
为何瓷质药瓶如此受人青睐?首先,药商包装药品,对包装物有式样美观、成本低等要求,瓷质药瓶正符合这些要求;其次,瓷质药瓶密封后不透气、不通风,防潮防渗,耐寒抗热,有利于药品长期保存;最后,瓷质药瓶小巧玲珑,易于随身携带。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提升,以及工业技术的发展,从清末开始药瓶的材质逐渐被玻璃、塑料等代替,但现在大家仍能看到瓷质药瓶的身影,如速效救心丸就仍用陶瓷药瓶盛装。不论是古代的瓷质药瓶,还是玻璃、塑料等材质的药瓶,都是医药器具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小药瓶虽然貌不惊人,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宏大变化。
(编辑/霍文巍 罗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