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川观新闻报道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4016863?from=androidapp&app_id=cbgc&localTimeStamp=1677057060468
中国中医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GEY6i-dj9hoYqi3LNiS6A
小学课本《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让国人见识了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的高超医术。然而扁鹊的医术究竟包括哪些?因其所著医书的亡佚,后代已不可考。不过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00多支医简提供了珍贵线索,这批医简中《脉书·上经》出现的“敝昔曰”以及简文中存在较多的齐语特征,证明这批医简在学术上应源于扁鹊与仓公。
时隔11年之后,这批出土的医简得以整理、识读,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记者22日从《天回医简》主编、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特聘院长柳长华处获悉,《天回医简》在学术上源于扁鹊与仓公,它的整理出版以及医药文物的发现,为研究早期中国医学的历史提供了新史料,也将为当代中国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天回医简的发现曾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中意外在天回镇发现了老官山汉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四部织机模型,实证了蜀锦作为“天下母锦”的名不虚传。考古队员在老官山3号墓中还发现了两件无价之宝——天回医简与髹漆经脉人,其中,高约14厘米的髹漆经脉人,其头面、四肢、关节、小腹、腰背处刻有111个点和若干铭文,体表有纵贯全身的彩绘、刻划经脉线共63条。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此外,汉墓中还发现了900多枚医简,内容十分丰富,这就是天回医简。包括《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8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等内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2013年,老官山汉墓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选新时代百大考古发现。
价值重大 证明两千多年前中医已有较完整的中医临床诊断体系
天回医简的系统性整理始于2014年。彼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柳长华一行前往成都考察医简。根据出土竹简上医书的内容,再结合多年以来对先秦两汉医学的研究积淀,大家判断这批医书从学术渊源上应与西汉名医仓公所受所传的扁鹊医书相关。此后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等各方推动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威尼斯98488、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组成天回医简整理组,对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和文物进行研究。
天回医简地下沉睡两千多年,出土时断简残文,字迹漫漶,整理难度相当大。整理人员结合竹简形制、堆叠、编联、书写以及简文内容等不同方面,对全部出土竹简进行了细致整理,历经清理、整理、释文等程序,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医简进行扫描以便识别,最终结出丰硕成果。
根据研究推断,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这批医简,其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淳于意的行医与授学时间与这一时期相当: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汉景、武时期,其年辈应与淳于意弟子相当。
从医简的书名来看,均为已亡佚的古医书。它们的主要内容与淳于意所学所传的医书相关。其中《脉书·上经》等保存了色脉诊的内容,《脉书·下经》是与马王堆、张家山出土古《脉书》接近的经脉文献,但包含了更丰富的“言病之变化”的内容;《和齐汤法》则是侧重于“合和制剂”的经方类文献……重要的是,《脉书·上经》中出现的“敝昔曰”与简文中存在较多的齐语特征,证明这批医简在学术上应源于扁鹊与仓公。
柳长华表示,《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它反映的中医经典理论体系说明至少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中医临床诊治体系。天回医简及医药文物的发现,为研究早期中国医学的历史提供了新史料,也将为当代中国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文/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