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月10月17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马烈光
勤求古训探真理 博采众方悟指归
——记百岁中医大家李克光
在巴蜀大地上,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博学多才、德高望重、誉满杏林的百岁中医泰斗,也是我的恩师李克光教授。他学贯中西,博通文医,明经典,善教学,精临床,究养生,进以爱人而活人无算、桃李满天下,退以爱身而“形与神俱”、寿比“真人”。他独特的学术主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成长。
李克光,192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幼承庭训,4岁即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高中毕业后跟随其父李斯炽(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潜心学医,攻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名家医著,并临床侍诊。20世纪50年代初,因李斯炽公务繁忙,李克光代父应诊,悬壶为医,开启了为之奋斗70余年的辉煌业医生涯。后协助其父编写《中医内科杂病讲义》,作为20世纪50年代初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教材;稍后进入四川医学院任住院医师,协助其父撰写《医学三字经简释》;后调入成都中医学院任副院长,主讲《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等课程;1985年调任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尔后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李克光长期笔耕不辍,所撰专著有《中医内科杂病讲义》《医学三字经简释》《实用内经选》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金匮要略》《中医学讲义》《金匮要略译释》等教材、教辅用书;撰写《治疗肺脓肿的初步报告》《素问玄机原病式探讨》《运气学说管窥》等多篇论文。
李克光于中医一途学验俱丰,成就斐然,百岁仍动作不衰,精神矍铄,思维不滞,常在网上纹枰论道,屡战屡胜,实令人“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今年正逢恩师百岁期颐,特撰文以记恩师之学术特色及人生风采。
精研《太素》发皇古义
在《黄帝内经》的诸多注家注本中,隋唐时期杨上善所注《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注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该书长期淹没,近代才重新现世,研究者相对较少。1983年,卫生部中医古籍整理办公室组织国内中医名家,对十一部中医古籍进行整理校释,《太素》即在其列。李克光由于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担任《黄帝内经》、中医基础课程等教研室负责人,及分管科研的副院长等职,既有颇高的学术水平,又具有相当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故于1985年被遴选任《太素》整理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受命后,李克光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课题进度、制订计划、落实分工,并要求大家围绕课题博览群书,查找资料,摘录卡片,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蒙恩师提携,我在课题组中担任主研和课题秘书,对当时尚年轻的我之学术成长有很大促进,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课题组在前期筹备基础上,筛选出最佳版本为底本和主校本,并通过开题报告会,开始进行《太素》整理与研究。当年缺乏现代辅助手段,没有便捷的电子检索和文字整理系统,只能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大海捞针”。负责查询资料的老师们都随身带几张卡片,遇到名句箴言便及时抄存。幸运的是,教研室以恩师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医学家们医古文功底相当扎实,有些定位不明确的古籍注释,他们大多能指出出处,节省了大量时间。最后,大家将卡片内容誊抄、整理,“剪刀加浆糊”地粘贴到《太素》原文后,加以标示注释,形成稿件,再几经审改,定稿付梓。本项研究工作自1985年始,到1995年止,历经10年艰辛,终于完成校注及语译各25卷,两书共近两百万字,达到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该项目1995年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其成果《黄帝内经太素校注》及《黄帝内经太素语译》于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重点古籍整理中分量最重、难度最大、研究基础最薄弱的一部优秀古典医籍,成为学习研究《黄帝内经太素》必备参考书,学术影响深远。
思求经旨演其所知
李克光认为,古代经典医著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尤其《黄帝内经》乃“医家之宗”,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关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千百年来,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其中的诸多理论和治疗方法行之有效。中医从业者,无论投身理论研究或临床诊疗,必须认真钻研《黄帝内经》。
李克光知之亦行之,研究《黄帝内经》颇有心得。如恩师对《素问·痿论》之“治痿独取阳明”法则的理解与运用,即颇有创见。他认为,“独取阳明”应当理解为“重视”阳明,但绝非舍此别无他法,正确的理解是,治痿者首先要考虑从阳明入手,旁通他法。
阳明胃腑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盛则宗筋润,胃气衰则宗筋纵,故阳明无病不能成痿,此为经旨,确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在临床实际中,痿证绝非仅关阳明。除了清肺养阴、清热除湿、补益肝肾三法之外,还必须合以健脾养胃、佐以养血通络法。李克光的这一认识较全面地总结有关痿证的几种常见证候以及相应的不同治法,使学者不致为“治痿独取阳明”一语所拘泥,以为痿证唯有“取阳明”这一治法。
李克光尚特别强调,研究经典必须学以致用。受恩师指引,我毕业留校后也进入《内经》教研室工作,日日得恩师耳提面命,亲授机宜。他认为,讲授《内经》决不能只满足于逐字音形义的蒙学训诂式讲授方法或从书本到书本的烦琐考证讲解,必须联系实际,结合临床运用加以讲述。如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时,先讲清原文本义,再联系到后世李东垣“火与元气不两立”的论述,扼要指出东垣用补中益气法以治气虚发热的理论根据即来源于《黄帝内经》。李克光指出,讲授中医古籍经典时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促其举一反三,启迪中医思维。
辨证精详治顾根本
李克光家学渊源,自幼跟随蜀中名医董稚庵及父亲李斯炽习医跟诊,家中往来做客的长辈名医对他也多有指点,27岁时便悬壶业医,医术高超,为人称道。李克光临床中诊察细致周备,遣方用药精准,化裁灵活,屡起沉疴,以擅治疑难怪证闻名。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病的最基本原则,恩师始终恪守之。他临诊时总是全神贯注,望色、听声、问症、察舌切脉,搜集症状务求全面细致,决不遗漏关键之点、不疏忽疑似之处,再通过充足的四诊资料,对疾病进行全方位分析、比较和判断,故能准确把握疾病本质。他深知,只有精心诊察,综合分析,才能在复杂纷繁的表象中看到真相,也才说得上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切中病情。故他对每一个疾病,都认真严肃对待。另外,对于中医体系中的多种辨证方法的合理选择,李克光指出,应以八纲为基础,结合运用其他辨证方法。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八纲与病因辨证相结合,八纲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八纲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八纲与六经辨证相结合。
李克光治病,始终注意顾护脾肾之先后天根本。对于后天脾胃,他认为太阴脾土为湿所困用除湿化浊、运脾行水法时,当重视顾护脾胃。其治法或养阴,或益气,或清热,或温脾,或芳化,或淡渗,或开胃,或化湿,或抑木扶土,或养心健脾,总将扶脾融入主要治法之中。如对于慢性顽固性腹泻,恩师认为明代李中梓概括的治泻九法颇为全面扼要,切合临床。对于慢性腹泻久治不愈患者,如能将诸法综合运用,集众法于一方,便可提升疗效,缩短病程。李克光治病亦重视先天之本,如治疗历节病多宗《金匮要略》理论,重视补肾,每收显效,曾撰专文《谈谈有关历节病的几个问题》加以论述。又如治疗水肿病,恩师集数十年临证经验认为,《黄帝内经》提出的汗、下、利三法,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极力倡言治水肿应针对其发病部位及病性,根据肺、脾、肾三脏的虚实寒热,加入补虚、温里、除湿、清热、导滞、消积等法。他将水肿病基本证型概括为发于肺、脾、肾几大类型,又细分属若干类别,若系两脏或三脏同病,则综合运用有关治肿法则。对血分水肿,则宜养血逐瘀行水。临证尚应考虑体质因素,如体质壮实,水肿太甚者,先峻逐水湿,待水势稍减,然后依法调治。小儿禀赋太差或老年阴阳气血俱虚又水肿者,宜扶正祛邪,双管齐下。证之临床,屡获全功。
得“真人”术享彭祖寿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奉生之始”,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养生学术内容,甚至可以看作一部养生专著。李克光精研《黄帝内经》,自对养生有深入研究,更能时时践行,达到了《内经》所载“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养生“真人”之境。川派养生,古有彭祖为源始,今有恩师李老立楷模。而中医历史上,孙思邈因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医技高超、年寿过百而被尊称为“真人”,恩师亦能“抗志以希古人”,实乃当代“真人”也!
李克光常引用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所言,医生要“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强调养生对于医生完善专业体系、增强诊疗效果、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保持事业之树常青等各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他不仅在学术上提出独特的养生理论和实用性很强的养生方法,更是养生保健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
李克光的养生思想重视顺应自然。他曾言:“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人禀天地之气生。人得天地之气全,故为万物之灵。所以生命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应这一过程,不去人为地干预它,就能尽其天年”,并强调从“心无所扰、无欲无我、起居有常”等三个方面施行养生。“心无所扰”,即保持清静之心,不为外界纷繁事务所扰乱。
李克光(右)笑谈养生。
李克光以清静为本,怀平常之心、喜舍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事都少有情绪激动,说话做事总是有条不紊、镇定自若、和颜悦色、语气和缓,从不轻易臧否他人,随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无欲无我”即不为名利所累,保持恬淡洒脱。李克光曾说:“当医生就不要赚钱,想赚钱就不要当医生。”近几十年来,中医蓬勃发展,各级各类评选和奖励活动很多,我每每把填好的表格拿来劝进恩师时,他都说:“烈光啊,中医要讲传承,要不断有新人才能发展好,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我给你们铺好路就行,不必争这些虚名,我现在最关心的事就是养生。”
“起居有常”是《黄帝内经》五大养生法则之一,就是保持起居有常制、作息有规律。李克光日常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作息规律,他认为,应养成早上按时起床、中午稍事小憩、晚上按时睡觉的习惯。老年人尤其不要熬夜,一般晚上10时许应上床休息。把握好休养生息,才能保住精气神,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李克光还擅运动以养生。他90余岁时仍经常从家中徒步到成都的古旧书市场,逛街、锻炼、看书,幸运时还能“捡漏”,乐在其中。恩师的运动,非局限于形体之动,他爱好广泛,喜养花、养鱼,又爱好书法、音乐、棋牌等,以爱好促形神之动,从而达到“形与神俱”。李克光喜书法,一生练字不辍,少时摩练颜体、柳体,又学欧阳询、赵孟頫,渐成自身风格。他退休后仍每天习练2小时书法,今届百岁之时,仍能提笔,手不抖、眼不花。
李克光最大的业余爱好是下围棋,他在四川围棋界的知名度不次于中医界。作为四川业余围棋界的泰斗人物,获奖无数。他7岁开始学棋,棋友遍天下,早年常代表四川在全国参加比赛或担任裁判,80多岁尚应邀赴美国参加比赛,90岁以后虽然出门较少,但仍每天在网上以棋会友。他在棋局中感悟人生、感悟养生。他说,下棋要有一颗平常心,世事如棋局,做人也是一样,学好自控术,不能有贪心,名利与钱财皆身外之物。
以上文字,仍不能反映恩师学验之全貌,谨以此文表弟子崇敬之心,贺恩师百岁寿诞吉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从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幸遇恩师至今,已近五十春秋。今我已逾古稀,恩师期颐,每每思及,“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兹感李老授道之恩,特拟诗一首赞之:
恩师谆谆教诲深,润物无声胜有声。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座右铭言传岐黄,庭中桃李沐朝暾。
平生素抱大医志,仙风道骨比真人。
当年幸立程门雪,永世无忘化雨恩。
李克光题赠作者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