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5月17日
来源:医馆界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zEtNmhWRhqDzQ1o508WXQ
内容:
“睡眠门诊”是个形容词,就是不管治疗什么病,来这里治疗留针的过程中,病人会睡着。这复合中医“治病先治神”观念。
我是针灸医师王玉珏,籍贯四川大凉山。
现在杭州方回春堂的两家分馆出诊,临床诊疗范围是成人疼痛科、妇科、内科、精神科相关疾病,主要采用针灸等外治法为主、中药内服为辅的方法来治疗患者。
01求学经历
01求学经历
我在2008年进入了威尼斯98488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习,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做手工活、喜欢做饭,所以想要学一个和双手做工相关的专业,甚至有过一瞬间的念头是:如果落榜的话,去新东方烹饪学校学厨师。结果,这个世界少了个厨子,多了个医生。
本科期间,我大一大二是学习中西医的基础课程,没有接触到针灸,而学校当时是在成都郊区,周围没有任何针灸门诊的学习资源,所以每当寒暑假回家,我就会抓紧机会在县城中医院针灸科找见习。因为我对文史哲都比较有兴趣,加上教授《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语言风趣幽默而且肢体表达丰富,大量抽象名词在他的演绎中,变得生动又搞笑,他还喜欢给我们讲一些中医临床小故事(不是严肃医案,娱乐性为主),现在我已经不记得那些故事具体是什么了,但是却通过这些故事理解了晦涩抽象的中医名词,所以在初学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就爱上了中医。
我在求学过程中有时学得轻松,但也时有痛苦。与中医基础理论同步的有《正常人体解剖学》,我当时学得快崩溃了,因为课堂以ppt讲授为主,而标本也简陋,实验课根本摸不到门道。学校没有电脑室,自己也没买电脑,全靠死记硬背,学得很吃力,这些情况对当时的我来说快成了一个心病。
我真正开始对解剖有感觉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学习的专业课《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有涉及到解剖学知识,同时,我又选修了一门《穴位解剖学》,加上买了笔记本电脑后,我可以搜到国内外一些实体解剖视频,从针刺穴位的角度开始重新认识解剖。
我的临床指导老师赵征宇教授,对我们说:“这一针下去,到什么深度、哪个层次、有些什么结构,自己心里必须有数。”所以在跟老师上了针灸临床,训练触诊技能的时候,总算完善了对活体结构的空间想象力。
近年来解剖学学科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国外解剖学教材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解剖知识自媒体兴起、自带AR功能的付费app,各种资源纷沓而至,让我对解剖有了更有效的学习。
当时,我的研究生导师梁繁荣教授正在做“经穴效应特异性”方面的研究。录取结果出来后,还在读大五的我便提前入组了,被分配到“针刺效应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组,“针刺效应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简单来说就是以一种疾病为依托(我们做的是冠心病),通过针刺不同穴组来观察病人脑功能区有何变化,从这个角度探索针刺起效的部分机理。
招募受试者、受试前后对比检查、针刺操作都由我们小组成员亲自完成,毕业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这项研究的数据中选题、分析、完成毕业论文的书写。科研组的指导老师细致地教导我们科研论文的书写方式,而针刺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都是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中,我们宿舍的姐妹常常和我一起熬夜整理翻译文献,大家都调侃说:“受王玉珏株连,自己变成英文专业的学生了。”
这样的研究生学习进行了6个月后,时间到了2013年11月,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找我说她落枕了,想让我给治疗一下。我突然愣住“落枕怎么治的?”,那一下给我的冲击太大了。我开始反思,我狂热喜欢的针灸临床,被我扔到哪里了呢?费力费时地搞科研、论文、英语,却没折腾出个样儿(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
回忆过去半年里真正开怀的时刻,是跟着闺蜜刘欢蹭她的导师门诊的时刻、是给受试者针刺操作时和他们聊天的时刻、是给狗狗做按摩的时刻。我确定,我喜欢的是通过双手做工、通过与人打交道的方式获得快乐与踏实。而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论文书写等文字工作时常让我拖延、焦虑。于是我果断长久地贴住刘欢的导师,也就是赵征宇教授,每周一、三、五下午和他的研究生们一起跟着他所在的附属医院出门诊。
我跟诊的赵老师,是我本科时期教授我们《推拿学》课程的老师。他对学生要求很高,理论方面,该背的名篇名赋要一一抽查过关,然后逐字逐句讲解这些篇目背后包罗万象的内容,他送给我们研一学生的第一本书是《针灸大成》,其中的《标幽赋》《金针赋》《百症赋》《通玄指要歌》是第一学期就要过关的内容。
这些名篇之所以流传千古,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书写水平很高。其实我在读本科时,已经背诵了不少郎朗上口的歌诀,还背完了整本《针灸医籍选》教材,背诵的秘诀就是大声地朗读,内容越读越丝滑,重复的次数够多就背下来了。
临床方面,赵老师问诊、触诊的技巧娴熟全面,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周全,与病人说话时用很多形象的比喻,并不说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而且他在西医尤其是神经内科、妇科方面的水平相当高。跟诊他之后我才意识到,中医、西医都得好好学,这是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全面考虑病情及和谐医患关系的需求所决定的。
而等到他治疗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看着,并不需要刻意去询问和钻研“为什么要这样针”,时间久了,竟然也能看懂他针灸的一些思路,这些思路灵活多变,不限于传统理论,常常夹杂着医者自己的思考结果,融汇了解剖、神经病学的知识。
跟诊不久后,他严肃地说:“大家要主动接诊,这里是教学医院,光看我没用,学不会看病。”由此我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诊。一开始“眼睛会了,手和嘴巴说我不会”,怎么办呢?
就模仿,想象自己如果是他的话要怎么沟通、怎么做。“模仿”、“想象我是他”,通过这样的练习,我越来越放松、顺手。我在附属医院针灸科所接诊到的患有颈肩腰腿痛、周围性面瘫、胃肠炎这些常见病的人,通过针灸后的效果巨好。这种良性反馈,给做科研、写论文时焦虑的我带来了不少开心的时刻。
等考到执业医师证后,我就迫不及待到一个社区的小诊所开始独立执业,而在附属医院积累的病人成了我独立门诊以后的第一批的患者。
其中有一位女性,婚后多年不孕,赵老师初诊她后,说这是典型的“阳不化气、阴不成形”,脾肾阳虚,化气能力不够,所以“卵细胞”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体”没有办法成形,健脾化湿就有效。
天啊,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阳化气阴成形”可以这样来理解,原来我们背过的概念性的经典能如此具体地解释临床。患者的老公当时也在现场,就是典型的痰湿很重的那种肥大体型,舌头伸出来一看就是淡紫色,苔厚腻,于是我们要求他俩都要治疗。更开心的是,赵老师对我说:“你现在出去坐诊了,他俩交给你了啦。”
我用健脾化湿的针灸处方,重用灸法,夫妻俩连续治疗了3个月,女方怀孕了,后来生了一个白胖小子。虽然经常看到有病人抱着自己的孩子来感谢赵老师,但是当自己第一次“扎出一个人”的时候,身临其境的感觉是甜蜜蜜的感动,这便是我用针灸治疗的第一例不孕症患者。
赵老师的工作室成立后,我就去了他那里上班,还特意选择与他同一时刻出诊,也是那时候见识到了与在教学医院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
在教学医院时,他是严格的师长、医嘱一大堆的医生(为了尽可能详细的让学生了解看病的细节),而在工作室时,他成了惜字如金、心窍如藕的针灸师,非常迅速的扎完一波一波的病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对他抱以信任。对我而言,这是我体会到针灸临床魅力的第一层:见山是山。
02在高端针灸门诊工作中
如何做好诊疗疗效与诊疗服务
我在读研的时候有在外面坐过门诊,当时的看诊方式更多的是在模仿老师看诊的样子,理论知识和实践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研究生毕业后,我打定主意要做针灸门诊工作,但是中医院或者综合医院对医生的培养模式很难直接实现我的理想,于是我开始寻找门诊的工作。
因为跟先生落户杭州,便开始在杭州的医馆面试,一天晚上,面试回家的途中,无意间发现街边一家医馆的招牌灯亮着,定睛一看竟然是我微博关注了很久、很喜欢的一位医生开的医馆。我走进去,看到只有前台在坐班,当时手边正好带着个人简历就投了一份。后来,我在那工作后才知道这家医馆是私密空间、单人时段看诊,和以前的“大通铺”工作模式不一样。
对我来说简直太适合了,如果说此前工作是单纯地模仿老师的“招式”,那这一份正式的工作无疑给了我修炼“内功”的时间。
就像解题一样,即便是同一种病症,不同的人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那时候我才体会到原来针灸的辨证论治、辨经论治具体到个人身上是这样的。然后再回过头细细揣摩以前模仿郭的招式,yy老师扎针按摩时的深意,非常有意思。
“高价格”不仅对诊疗环境有要求,在诊疗服务上也该有所体现。刚入职的时候,我没什么患者,于是有空就会去看一下同事的工作模式,他们对患者的一些细节做得很好,比如隐私的保护、留针时体感的舒适度、交流时的语言语调、诊室环境的维护、细致入微的医嘱。我在旁边看的时候就感叹,怪不得大家愿意掏钱,针灸是享受!
这一点我马上学以致用,一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对患者这样的态度。但是我还想做得更多,因为一直关注心理学对临床看诊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看许多心理学的畅销书,还看了荣格、弗洛依德、阿德勒的著作,我自己也得到了疗愈。
中医讲身心一体,面对来诊者时,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其剖析疾患可能包含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理解了中医“人和社会、自然是一个整体”的整体观,是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做一些分析的。
这种类似于“针灸治疗+心理咨询”模式的诊疗服务,让我交到了几位惺惺相惜的好朋友,本来在杭州孤单的自己也逐渐有了社交圈。这份全职工作持续了两年,有一些“见山不是山”的状态”。
此时出现了第一个瓶颈,因为价格较高,筛选掉很多人,那么意味着针灸的优势病种也被筛选了一遍,后面我能接诊到的绝大部分就只剩颈肩腰腿痛等扎完就能立马见效的疼痛性疾病,但是对于需要制定疗程、规律治疗才能见效的内科病、妇科病例则所剩无几。
加上还有一些其它的私人因素,一番考虑之后,我就果断从全职转成了兼职医生。有幸得贵人帮忙,介绍了方回春堂的汪馆长给我认识,在河坊街店里,他问:“方回春堂有100多个省市级名中医,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沟通后,他抓住了一点,即“病人群体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能够理解并接受中医”,然后他说市民中心店很适合我,在那边肯定能做得好。
如他所言,我在市民中心出诊的第一个月,每周排班两天,在助理小玲的帮助下,每天放出21个号,很快就约满了,然后我就增加了出诊天数。在优化工作结构和看诊流程后,我又增加了日门诊量,现在门诊数量和诊疗质量保持在稳定状态。
03在相对有限诊疗条件下
如何提高辨证准确度
在门诊有限的条件下做到最准确的诊断,我以为是由“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决定的。这也是我读研后到现在一直积极学习西医的原因,自认为在中医院校的课程培养下,我并没有形成正宗而完善的中医思维,于是我的门诊底线是:明确知道哪些病是自己能解决的、哪些病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对于后者绝不耽误病人的治疗时间,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自己。
正好近期有个典型案例:一名青年女性,颞侧头痛,头颅核磁共振显示结果正常。我仔细检查下来,只发现了颈椎有些小问题,按辨经、辨证的思路去治疗,还结合了中药治疗,好几个月过去,收效胜微,我于是让她去再做专科检查。而后,她恰好遇到了一个很有经验的医生给她做心脏造影检查,确诊是卵圆孔未闭引起的,做了一个修补手术后,头痛就好了。
剔除自己不能解决的那部分人,剩下的就是能解决的部分。
如果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经历,帮我理清楚了运用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关系,那么后面在方回春堂足够的门诊量就给了我大量练手的机会,“简洁非粗鄙,胸中有丘壑”,比如常见病的局部触诊、穴位触诊,量上去了,经验值就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厉害的老中医,随便问几句话,或者摸一下脉、开一下舌头就能开出效果很好的中药来。
至于触诊的准确度,就是摸过的人越多,准确度就越高、用时就越短。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卖油翁》:“无他,手熟尔”,说的是这个现象。现在我有时候会发现,手比脑子还先知道要怎么扎。针灸处方变来变去,常用的基础方就那么20来个,前人留下来的朴素而经典方子,穴位也逃不出天星十二穴、八脉穴、八脉交会穴、井原经荥输合穴这些常用穴位。 我似乎能更高一个层次理解我的老师在工作里里闭口不言、日扎百人时的状态了,到此有“见山又是山”的感觉了。
我行医不过7年的时间,今年才33岁,能在开端的时候就走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成长的路线,无疑是幸运的。记得赵老师说过:“扎过1万人、扎过5万人、扎过10万人,你的手下和心中感触已然是不同层次的分明。”
04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患者的维护和拓展
我新媒体工具用得不算很多,以前用微博,不久后觉得既费心力又没有太多效果,就弃用了。因为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患者群体,他们口口相传介绍身边的人来我这看诊,所以我对新媒体拓展完全不认识的患者过来是持观望状态的。
在方回春堂坐诊后,有几次在他们的公众号发过一些治疗文案,确实能吸引一部分患者就诊,但面诊的时候大多数患者会说,早就听同事推荐过你,正好在公众号上看到文章就来了。
我用新媒体工具比较成功是2020年,针对自己接诊的人,用企业微信开了10多场直播,解释诊疗疑问、科普针灸适应症、宣传中医膳食观等,通过这些直播让老患者们更了解我的中医思维,从而起到增加粘合度的作用。虽然经历了疫情,但是在防控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我的门诊量还是稳定在限号数量的顶点上,总的来说效果很好。我在2020年度工作总结中,还详细介绍了选题思路、使用步骤,文章在《医馆界》公众号发布了。
05一则疑难病案与对应思路
受年龄、资历、阅历、水平影响,目前的我还只是一个能治疗常见病的青年中医,至于疑难案例,一只手都能数得完。
可能其中一例比较值得分享,她是我来杭州时接诊的第一位患者小Q,因为手臂麻木来看诊,那次痊愈后,一直有规律地针灸调整自己亚健康状态,经过一年的时间,她浮肿的身体陆续瘦了20斤左右,所患的多囊卵巢综合症也得到了治愈。
后来她结婚了,怀孕胎停两次,第二次胎停时做了胚胎的检查,结果是夫妻双方存在基因对抗,这似乎是无解的问题,我对此没有信心。
于是询问了赵征宇老师,他告诉我:“可以针灸,调理脾胃,调气血,夫妻双方都要扎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查文献、看教材,看古籍、看医案,治疗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李东垣《脾胃论》的观点“胃气下陷,五脏气皆乱,其为病相互出现”,《针灸聚英》中对东垣针法有详细的发挥延伸,而深耕临床的针灸名家王乐亭先生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出来“老十针”,蕴含了东垣针法脾胃为本的思想。另外结合古典针灸对奇经八脉与内分泌腺对应关系,尤其是冲脉、任脉与生殖腺关系的论述。
我在这些最朴素的理论指导下,以“脾胃”为根基、以“老十针”为基础方,配合八脉交会穴、背俞穴,期间偶尔也有使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规律地为她进行了近两年时间治疗。去年春天她再次怀孕了,我建议她去了我们这里的权威机构省妇保,配合着西医一些方法保胎。孕早期继续针灸改善子宫动脉供血、孕中晚期加强脾胃运化,冬天的时候她的孩子健康地出生了。
因为我对针灸辅助生殖很感兴趣,所以这方面的资料看得较多,来方回春堂工作到现在,已经成功治疗了20多例不同程度的不孕症女性,她们都生下了健康的宝宝(也有不成功的案例,她们去另寻高明了)。
但是上面所提到的小Q患的基因对抗确是目前科研界公认无解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老师给予的肯定答复坚定了我的学科信心,再加上我和小Q相识多年的信任基础,这些因素的叠加才能让她安心治疗了那么久的时间,最终治疗成功了。
06我的“睡眠门诊”
现在开设的“睡眠门诊”,“睡眠门诊”是个形容词,就是不管治疗什么病,来这里治疗留针的过程中,病人会睡着。这复合中医“治病先治神”观念。神定心安才能睡着,所以我和助理小玲,就顺势强化了我们的治疗环境的安静有序。
而“睡眠障碍”作为一种症状,普遍存在于抑郁症、焦虑症、惊恐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些精神类疾患中,针灸对其有明确的疗效,我在治疗这些疾患的时候,会重点使用头针,现在用得较多的是“焦顺发头针系统”观点来指导,配合督脉的穴位,针刺的基础上,情绪低迷者多灸,情绪高亢者少灸。灸法的观点我会多参考周楣声的《灸绳》,根据自己门诊的条件,择中使用。如果有规律服用一些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我会通过针灸的介入,让其逐步停药,再继续通过针灸稳固疗效。
我现在手上治疗时间最长的是一位被诊断十余年惊恐症的患者,她病情发作的时候心慌心悸、有被害妄想,完全睡不着。她是在针灸治疗半年后停药的,后面又继续针灸了2年多的时间,情绪和身体健康状态都很好。
中医针灸对比西药的治疗优势在于针灸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人反应明显会减慢、表情呆滞、人也浮肿,上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她这2年多时间里体重下降不少,脸部表情也变得丰富起来,现在来的时候人都是笑眯眯的。
“睡觉”本是本能的行为,在现代社会却普遍存在“一觉难求”的情况,很多没有在医学层面确诊为“睡眠障碍”的人也存在着睡不着的情况,而在针灸留针的时间里,不管治疗何种疾病,患者都能睡一觉,于治疗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