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3月10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链接:https://www.cntcm.com.cn/news.html?aid=194199
内容:
“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鼓舞人心。
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解决对策?两会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议。
中医药振兴发展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尤其应该重视对骨干、领军及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表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需要加强培养德才兼备的多层次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的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人才是标准化战略推进的重要保障。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战略研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表示。
“医教协同对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和能力与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全国政协委员、威尼斯98488副校长曾芳认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在于培养出大量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切认同、对中医药理论有深刻领悟、对中医药实践能力有深入掌握、对中医药科研创新有深度认知、对中医药事业有深厚情感、对中医药发展有强烈担当的卓越中医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郭玫表示,人才作为中医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得以继承和创新的载体,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医药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表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是关键。但目前,基层中医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医院只有少数年龄较大的中医在从事中医诊疗活动。更严重的问题是后继乏人,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他们理应担负起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重任,但受制于工作条件、薪酬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多种现实因素,这些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基层中医院、中医馆难以引进人、留住人,中医药人员比例严重失调,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新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超认为,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医药服务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我国未建立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医师制度;二是中医药院校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水平不高,高水平教师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三是中医药生源质量不高;四是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全科中医人才培养不足。
中医药人才需有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事业需要怎样的中医药人才?代表委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应掌握深厚的中医知识、熟悉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具有丰富多元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阔的国际视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成为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张伯礼说。
“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就是今后在临床上开展医疗活动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时,如何更加体现中医药特色,强化中医药技能,增强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进一步增强中医身份标识等是我关注的重点。”曾芳表示。
吴焕淦坦言,目前中医药标准化人才体系建设仍不完备,尚没有一所中医药大学建立中医药标准化专业或人才培养专项,难以实现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也认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明确。中医药人才除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外,还必须坚守中医价值观,具备中医思维,最终成为“大医”。
什么是“大医”?张其成认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篇是《大医习业》,是讲怎么学医;第二篇是《大医精诚》,是讲怎么行医,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在学医方面,孙思邈讲要学习两类专业课和六门专业基础课,在两类专业课中,一类是医学经典经方课,一类是易学阴阳术数课,两类课“并须精熟”,缺一不可。可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却忽略了后者。“中医是‘文化为体,医学为用’,具有人文与科学双重属性,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张其成说。
创新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
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这一点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以培养满足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为目标,围绕中医药人才的核心能力,打造一支中医药人才队伍。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已经启程。”张伯礼说。
司富春认为,要加强培养既有扎实的经典理论功底、又掌握熟练的临床技能、更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要加强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研究人才,扩大中医基础研究类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前沿高新技术的创新型基础研究精英人才,加强用现代科技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要加强培养青年中医药国际交流人才,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让青年中医积极参与到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学术技术交流互访、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等项目中,通过中外青年之间的人文、学术、技术交流,更好更快传播中医药理论、技术、理念,为人类健康提供中国理念、方法、方案。要进一步扩大中医全科医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加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基层中医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大力培养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养老、中药材种植等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
曾芳表示,在人才培养中要突出“六个”注重,即注重以德育人,用价值教育引领知识教育,筑牢“仁医”本色;注重以文化人,用传统文化教育涵养专业教育,凸显人文底色;注重以典启智,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突出思维特色;注重以行促知,强化临床实践训练,提高技能成色;注重跟师学习,全程融入师承教育核心要素,突出师承亮色;注重创新引领,全面开展科研训练,彰显时代风采。
庞国明表示,为更好发挥名老中医专家作用,应建立相关人才梯队培养制度。以名老中医为基础,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通过建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鼓励院内名老中医专家带徒,对于市级以上名老中医以及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专家,可参考关于开展名老中医带徒工作的相关经验,让青年医师跟师学习,更好地为基层中医院培养并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后备梯队。
(编辑/霍文巍 王丹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