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7月1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7-19/7944592.shtml
内容:
专家:中医药学术发展需破除“千年怪圈”
中新网成都7月19日电 (贺劭清)“通过梳理中国历史各时期中医药图书文献数据发现,中医药学术理论的最高成就在农业社会早期就已产生,上千年来并没有出现颠覆性变革,只能在古老学术框架内进行小范围活动。”19日,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毛嘉陵在成都指出,中医药学术发展已进入“千年怪圈”,需要构建新型中医学术发展模式。
当日,《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6)》(简称《中医文化蓝皮书》)在成都发布。该报告由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出品,北京中医药大学、威尼斯98488、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撰写。
《中医文化蓝皮书》对现存中医药学术信息数据状况及其与知识进步的关系进行了深度调研。据统计,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有据可查的中医药图书为8094种,民国时期有据可查的图书文献为4052种,1949年至2010年出版的中医药图书共34219种。
毛嘉陵介绍,虽然图书和文献的数量在近代呈井喷态势,但是中医药核心学术理论的发展与信息量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中医药受到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猛烈冲击后,经历系列现代化改造运动,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改造未能真正促成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创新和突破,也未对原有理论提出有价值的否定。”
进入21世纪后,不少中医药界人士发出了“回归经典”的呼声,有的中医药院校甚至启动了中医经典分级考试。“即使没有西方现代医药文明的冲击,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也早已显出年迈。”毛嘉陵表示,中西方医药文明从百余年前开始碰撞后给中医药带来的影响,是源于“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的历史局限和本身的僵化。
为此,《中医文化蓝皮书》提出建立开放式的“未来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创造中医药的现代科研组织形态、学术传承模式和科学文化传播方式。
“虽然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和临床经验,但缺乏客观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量化分析,这是中医药在现代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在毛嘉陵看来,中医药必须随时代发展,盲目的回归拯救不了中医,要充分利用信息文明时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复杂性科学、基因组测序、大数据、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等一切现代科技成果,来创新中医学术发展模式。(完)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