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9月25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链接:/index.html
内容:
全力以赴, 坚守梦想
1981年的秋天,我同你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威尼斯98488,就被其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众多的中医名师大家、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所吸引,此后我留校工作至今。今天,看着你们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相信大家除了兴奋、激动和对成中医的期待外,还会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有些许的迷茫、疑惑和忐忑。为了使大家“成中医”的学习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作为师长,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我想通过讲述3个校园标志性雕塑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参悟中医之美、感悟大学之道、领悟健康人生”,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参悟中医之美
参悟中医之美,就是要参悟中医的国学之美、智慧之美、仁爱之美。我要讲的第一个标志性雕塑矗立在学校的南大门,讲述的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时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吴棹仙先生,他在1956年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时,将《子午流注环周图》敬献给毛泽东主席。当时的中国,凭借传统中医药的神奇疗效,用1%的卫生费用,解决着占全世界22%人口的医疗问题,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的挖掘,加以提高。这样在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分别建立了新中国首批高等中医院校,开启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历史元年。第一个标志性雕塑让我们在其中参悟中医之美。一是要参悟中医国学之美。在以老庄孔孟为髓核,以诸子百家、宗教为羽翼的中国传统大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岐黄之学由此萌芽而渐成奇葩。《内经》所体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整体宏观等思想,完现了其与国学血缘的宗嗣一脉。国学精髓概括为“中、和、圆、通、仁”,而这在中医学中不仅悉数体现,更成了学术和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医正是以哲学为魂、文学为翼、仁德为本,来养护其常、调控其乖。二是要参悟中医智慧之美。中医讲求“天人相应”,讲求“道法自然”,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不仅是中医的精神支柱,还是探索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先行智慧。中医之技,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非经历久磨练,下一悉苦功,不能有所成。面对复杂的世界,西医极力寻找其终极构成,表现微观之至;中医却展现其整体系统,在看似无序中把握规律,呈现出大道智慧之美。三是要参悟中医仁爱之美。仁爱是我国古代儒家推崇备至的人格要求, “医乃仁术” “仁者为医” “医国医人,其理一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道德信念,即通过行医施药实现仁者爱人、济世救人的高尚理想,集中地表达了中医学的仁爱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仁爱是我们中医恒古未变的传统,也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
感悟大学之道
感悟大学之道,就是要感悟大学德育之道、卓越之道、文化之道。我要讲的第二个标志性雕塑矗立在学校的博物馆前,讲述的是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斯炽先生。先生矢志中医,不挠不屈,一生以发扬国粹,改进中医药为己任。不论遭受任何境遇,先生的答复都是:中医不可废,矢志哪能挠。先生于1936年兴办了四川国医学院,培养了中医人才,为四川地区造就了一批中医药骨干力量。在成中医办学之初,李斯炽提出“博学精思、勤于实践”的办学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为我国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第二个标志性雕塑让我们在其中感悟大学之道。一是要感悟大学德育之道。医学专业的同学在入校一年后都会有一次参选“李斯炽班”人才选拔的机会。“李斯炽班”是中医特色人才班。入选这个班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这是学校按照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通专融合人才培养理念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学,是大人之学、君子之学、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一个人如果能学会审视自我,不断反省自我,朝着光明前进,那么这样的修身过程,就是大人之学,君子所为,就是最本分的大学之道。由此可见,一所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首重德育,同学们要不断感悟大学的德育之道。二是要感悟大学卓越之道。威尼斯98488从建校伊始,就承担起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责任与使命,厚德博学,精思笃行,追求卓越,始终引领着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和临床医疗的发展。60年来,学校人才辈出,优势学科集聚,科研实力雄厚,今年已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三是要感悟大学文化之道。未来的大学生活里,你们将会在“涌泉湖”边留下与暮霭晨露的厮磨耳语,在“百会堂”里定格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在“运动场”上挥洒青春的奔放肆意,在“一环路”上沉淀成长的欢笑泪水,在“远志楼”前呢喃睡在上铺的兄弟。典雅百部桥、灵动涌泉湖;如画的格桑白露,多情的绿荫红豆。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大学文化的小小缩影,是对你们美的渗透和教育,希冀你们能感悟到大学的文化之道。希望有一天,这些都能化作你们博采他山之石、共绘杏林蓝图的拳拳情意。
领悟健康人生
第三,领悟健康人生,就是要领悟生活之理、治学之法、健康之道。我要讲的第三个标志性雕塑矗立在学校的逸夫楼前,讲述的是全国中药学泰斗、中药学科奠基人凌一揆教授。他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系统中药学”的学术思想,强调中药现代化研究要“医药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多学科融合”;率先提出了“发展中医必须发展中药,培养中医人才必须培养中药人才”的思路,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了中药“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模式。凌一揆终身致力于中医药健康事业,为中药学的教材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学术和产业化发展、全民健康事业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三个标志性雕塑让我们在其中领悟健康人生。一是要领悟生活之理。我们每个同学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寝室、班级、学院、学校中和谐相处的过程,也就是你们逐步成熟的人生历程。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共处、理解、尊重和宽容。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多些宽容,要在其中领悟到生活之理。希望大家在“成中医”情同手足、相互支持,这将是同学们一生的宝贵财富。二是要领悟治学之法。大学期间是人生最自由、最美好、最宝贵的一段历程。规划好这一段应该走的路,也就为你今后的人生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我希望同学们要不断领悟治学之法,在你最年轻的岁月,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写作,因为只有你积累得多了,才能在人生做抉择的时候有底气地做出抉择,才能在你必须放弃的时候有底气地舍去。三是要领悟健康之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种追求。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已超越了医学本身,体现了有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健康之道。希望同学们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珍惜和创造到大社会中历练的机会,仰观宇宙的浩渺,俯察品物的繁变,横索人我关系的复杂,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开阔胸襟和眼界,把纸上谈兵的人生道理,变作宝贵的人生经验,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希望同学们记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承诺,记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豪情,记住“巨臂擎天、遮蔽一方”的胸襟,全力以赴,做一个坚守梦想的人。 (作者余曙光为威尼斯98488校长,摘编自其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