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3月12日
内容:
威尼斯98488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强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提升高效能治理水平、注重强特色优势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坚 持“医教融合、医工融合、医文融合、医体融合”,打造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中医药+”“+中医药”交叉融合学科专业体系。开展 以课程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四金一化”建设,形成内容融合型整合课程体系、阶段融合型衔接课程体系、医产教研融合型高阶课程 体系、虚实融合型混合课程体系,25 个专业获评“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98 门课程获评一流本科课程。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育人办本,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开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等,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 项、省级 11 项。坚持创新为要,构建独具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坚持能力为重,牵头打造“国医之星”“西部院校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联考”赛事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三是健全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专家智库、完善内部数据常态监测指标,促进教学质量核心要素融入“决策—运行— 监控—反馈—改进”教学运行环节,建成集“智教、智学、智评、智管”于一体,优化“思维—能力、自评—他评、成长—成才”不同维度的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改革体系。
二、加强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
一是建好科教融汇团队。实施“未来科学家训练营计划”,面向优秀学生开放高水平科研项目,组建师生科研共同体,提升以本为本的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坚持以项目为单位,组建不同学院、学科、专业的多元课程组,促进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在 人才培养中的共融转化。
二是建强医教研融合团队。聚焦“四个面向”,通过筹建临床基础协同中心,以“共同 PI”“双选双聘”“校编院用”等模式改革, 整合形成更多解决临床重大问题、关键技术难题的创新团队。通过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研项目计划、“赛马”促创新促转化计划 等,形成以项目为牵引的实体研究单位和动态科研团队的创新环 境。
三是建好产教研融通团队。以建设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为契 机,建强中药现代产业学院、中医药智能装备现代产业学院,通 过聘用企业导师、加强创客教育等,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共融 共建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三、提升高效能治理水平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围绕教育改革重大问题、科技创新关键问题、人才建设核心问题,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学习、讨论、交 流,形成全校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思想共识。坚持以“红润杏林”党建品牌塑造高质量发展生态,以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高质量发展队伍体系,充分 发挥好党组织在改革创新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突出改革创新。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1313 杏林人才高地打造计划、成中医“六个国际化”行动计划等, 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校园育人文化生态,激发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活力、动力、信心和决心。
三是突出智慧赋能。通过推行“云上成中医”计划,逐步推出以教学模式、科研组织、信息图情、服务管理等为关键的数字化 全链条改革,促进“畅行杏林”“畅学杏林”“畅研杏林”等数字校园建设迭代升级,以点带面促进形成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
四、注重强特色优势发展
一是坚持“问题攻关+创新创造”的支撑导向,促进院内外平台共享。聚焦中医药重要基础问题系统研究、中医药重大临床疾病协同攻关、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与转化、中医药产业转化核心技 术融合创新等,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 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创新平台的整合力度,带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二是坚持“项目牵引+优势互补”的资源配置,促进校内外联动共赢。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以项目为纽带,支持差异化发展、互补化设置。结合自身基础条件,主动对接政府、企业、校友、兄弟院校及共建联盟的资源、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共建、校际联建,在服务和融入战略中获得支持、夯实基础、提高质量, 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附属医院医联体联盟等。
三是坚持“教研协同+载体支撑”的建设模式,促进海内外融通共建。加强以分校和合作办学机构为支撑、以课程和师资建设为重点的教学协进,以资源和团队建设为抓手的科研协同,以海外分院和中心建设为载体的医学协作,吸引更多国际办学优质资源,推出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成中医教育、科技和医学人才品牌。 与英国联合建设威尼斯98488基尔健康医学院,获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奖等。
(编辑/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