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您的位置:首页 >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转发: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24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16 15:54:57 浏览次数: 【字体:

学院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2024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详见:通知 -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sc.gov.cn)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所有申报项目均需符合以下申报要求和相关指南要求,所有附件材料均需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

)项目申报人要求。

1.项目申报人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

2.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

3.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19631231日以后出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外籍专家除外),指南中有明确要求的按指南要求执行。

4.指南中规定的拟支持经费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指南中对项目负责人有明确要求的按指南要求执行,指南无明确要求的其他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须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本科毕业工作5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2年以上)。

5.同一年度,同一项目申报人新申报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2024年度项目限1项,目前承担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还在限制申报期内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的,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项目申报。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按其对项目负责人要求执行。

6.项目负责人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发现项目或申报材料造假,项目负责人纳入科研失信记录并依据科技厅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7.多家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应签订该项目合作协议(加盖法人单位公章),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扫描上传。

8.指南编制专家不能申报其参与编制指南的科技计划项目。

)其他要求。

1.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跨计划、跨专项重复申报。

2.申报项目应严格按申报通知要求,提供满足指南相关限制条件的附件材料和证明项目前期研究基础的附件材料并在线上传。

3.指南中明确只支持1项的,如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采取赛马制方式同时支持2项。

4.项目执行期从202411日起(指南有明确规定的除外),执行年限具体见指南要求。

5.研究项目如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等,应签订《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承诺书》并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扫描上传。

6.项目申报人应严格遵守科研伦理相关规定。

7.每个项目均需配备科研助理。

8.网上不受理涉密项目。各不得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上传涉密资料。

二、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或后补助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见申报指南。

三、申报流程

(一)申报身份获取。

项目负责人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202.61.89.120/),进行身份注册和实名认证,项目负责人需完整、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待审核。已注册过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并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

(二)申报书填报。

项目申报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指南有特殊说明的除外)。项目负责人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的具体申报方向,按照提示,在线填报项目申报书和上传附件,盖章页(推荐单位不盖章)无合作单位,由学校统一办理扫描后负责人在线上传

(三)申报书修改。

学校规定的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以前,项目负责人可在线主动撤回申报书并进行内容修改。

四、申报时限

(一)科技厅网上申报时间为:2023815日-202391518时。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在申报截止时间202391518时自动关闭。

(二)学校网上申报时间

限项项目:2023年8月15日--20239518时。其中限项类别包括,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限3项)、面上项目(限72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限8项)、创新研究群体(限6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限2项);软科学决策参考类别(限5项)。

非限项项目:2023年8月15日--2023910日18时。

(三)此次联合申报协议及其他用章事由,集中办理时间为2023年9月4日,由学院科研秘书统一报送纸质材料及用章汇总表交由科技处办理,无需个人线上申请。

注:①各项时间逾期后不予受理,请项目申报人提前做好安排。②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申报项目按科技厅通知要求执行。

五、材料报送

为减轻科研人员和申报单位负担,项目申报时暂不提交项目申报书纸件。待申报项目立项公示后,另行通知申报书纸件报送。未立项项目无需报送纸件。

六、申报咨询

四川省科技厅:

(一)申报指南咨询。

1.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林曦028-86710230(具体咨询详见指南);

2.省院省校科技创新合作,刘雪娟028-86717593

3.区域创新合作,李雨静028-86723913

4.国际/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石梁萍028-86669687

5.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张文028-86717490

6.中央在川高校院所聚源兴川项目,陈斌028-86712007

7.软科学研究项目,卢忠伟028-86668420;

8.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专项,罗实军028-86719619

9.科普专项,黄文超028-86718520

(二)申报流程咨询(咨询时间:工作日8:3012:00,

14:0018:00)。

杨欣028-86715358,屈智028-86671416,郑博028-86726725,程小娟028-86726087

(三)技术支持热线(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7:00)。

张波028-85249950,陈丽桦028-65238305黄骥028-65238321,彭杰028-65238378

学校科技处:

      028-61800101,18782137827

七、特别申明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为项目申报单位代理项目申报事宜,申报单位必须自主填报项目申报书。凡是购买或委托代写项目申报书,或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并查实,即视为骗取财政资金,一律不予受理、取消申报资格或撤销立项项目,并按规定严肃处理。知情者可向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举报,举报电话:028-86669837

 

 

附件:1.2024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2024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3.2024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申报指南

4.2024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申报指南

                                                                                                威尼斯98488

 2023年8月16日

 

 

附件1

2024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报书

——总体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产出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的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批优秀的四川省创新研究群体,申请专利200项,获得专利10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0篇,其中高水平科研论文不少于100篇。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一)资助方式。

2024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各项目类型均采取前补助方式进行资助。

(二)拟支持经费。

重大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0万元/项;重点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项;面上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60万元/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项。按照项目申报类型,各类别项目之间不混合、不交叉支持。

——实施周期

重大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重点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面上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自2024年1月1日起。

——支持方向和重点(含考核指标)

(一)重大项目。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林曦,028-86710230

1. 支持方向。

面向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提升我省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2. 支持重点。

1)聚焦六大优势产业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

2)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支持以下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

3)现代农业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二)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

(该指南分别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刘雪娟028-86717593

1. 支持方向。

1)数学与物理科学领域。

代数几何与复几何(A0107;新型高效模型降阶算法(A0507);物象还原中的强反光抑制算法(A0602);高海波地区人群生命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A0604);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的数理方法(A0606);复杂系统的数据驱动建模及应用(A0607);多学科原理融合的航空发动机旋转涡轮叶片高清度算法研究(A0609;先进光学仪器的主动振动抑制技术(A0702);低温低气压工况下载人航空电机可靠性研究(A0705);金属材料长寿命性能研究(A08);低温钎焊焊锡接点裂纹抑制(A0802);先进结构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力学研究(A0806);粮食颗粒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A09);饱和膨润土的界面效应研究(A0908);基于大科学装置的特殊恒星与恒星系统研究(A1502);高精度卫星激光测距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A1903;伽马射线暴实时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A1904;量子通信网络技术研究A2501;超纯水衰减长度测量方法的研究A2606;天体物理关键核反应截面数据研究A2705);聚变堆包层产氚性能多物理影响机制和优化方法研究(A2803);仿生复眼微光学器件的三维直写行为及其控制研究(A2902);磁约束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散射技术研究(A2903);高比压等离子体中磁流体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A2904;提高强磁场下二代高温超导载流能力的关键技术A3002;中子探测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3005;辐射探测成像研究A3006;核技术产业里的应用与研究A3010

2)化学科学领域。

关键中间体的绿色催化合成B0105;新概念手性催化剂/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B0106;绿色低能耗制氢B0202;海洋船舶防腐、防污涂料研发与性能表征B0504;生物催化制备与性能表征材料B0509;重要医用同位素靶件制备及分离纯化B0608;凝血通路新型调控分子的设计和合成B0706;高效低耗液固分离技术B0804;乙烯资源的高值化利用B0807;钒电池电极材料研究B0809烟道气二氧化碳转化高效催化剂研制B0815;天然气藏地下制氢储氢与碳封存技术B0901

3)生命科学领域。

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挖掘C0101微生物组学与特色代谢研究C0103;微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合成C0104;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研究C0106;特色区域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C02;经济林木的雄性败育机理研究C0207;特色区域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评估C03;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C0308;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机理研究C0310;农田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碳排放影响研究C0311;珍惜动物小种群复壮及受损栖息地修复机制C0312;两栖动物脑容量适应性进化 C0401;地方畜禽品种种质资源评价及多组学解析优异性状形成机理C0405;啮齿类适应性演化及其病原传播机制研究C0407;储粮害虫绿色防控机制(C06);消防员心理弹性水平对应激损伤的认知影响机制研究C0909;生物活性基质胶材料与类器官构建技术研究C1008;作物耐受生协同调控分子基础及新理论(C1304);农作物分子资源调控机制研究(C1305);绿色生态品种培育的分子基础和育种理论(C1306);主要粮油作物育种学(C1308);主要粮食作物资源高效利用、低碳减排机理及其调控途径(C1309);地膜残留生态区旱作粮食作物对养分的高效利用机制研究(C1311);作物真菌性病害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技术(C1401);蔬菜优质抗逆性状调控机制解析(C1504);蔬菜、瓜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505);茶树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C1508);工厂化食用菌重要农艺性状环境调控机制(C1510);红蓝光调控黄瓜叶片气孔运动与水分传输机制(C1511);高寒地区特有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C1601);川西北高寒地区生态草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C1602);竹燕窝抗炎舒敏活性成分筛选与鉴定(C1604);淀粉类森林资源培育(C1607);家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702);畜禽水产动物精准营养(C1705);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C1706);内源性CRISPR-Cas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C1803);新发动物疫病兔瘟二型流行规律及传播机制(C1806);中药防治宠物呼吸系统疾病作用机制(C1807);水产生物遗传育学(C1902);病原微生物感染土著特色经济鱼类致病的分子机理探究(C1906);储粮仓贮及真菌毒素防控研究(C20);食品原料学C2001;食品发酵关键技术研究C2002;发酵食品中微生物代谢调控及高效特色菌味筛选C2003;杂粮膳食纤维的功能活性与作用机制C2004;应对极端环境的新型功能发酵食品的研发(C2006);果蔬贮藏与预制菜品质提升(C2007);川产特色产品质量可信追溯技术研究(C2008);食品风味化学与感官评价(C2011)。

4)地球科学领域。

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D0101;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D0103;小流域地质灾害机理研究与智能识别、监测关键技术D0104;双碳目标下四川省系统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路径研究(D0112);遥感观测技术D0113;勘探技术与地层钻探D0218;成都市地质遗迹调查D0201;川西稀有金属勘查技术D0205;四川盆地深层油气资源源江体系与资源评价D0206;四川盆地复杂变形区海相页岩气富集保存机理与新区带新层系优选;D0207;特提斯构造域块体聚散过程与资源环境机制D0211;深层地热储层精细表征方法研究D0213;滑坡三维监测预警机制研究D0214;致密油运聚机制研究D0309;川西高温地热区深部结构与成矿动力学机制研究D0407;资源勘探新技术方法研究D0409;暴雨预报新技术研究D0501;川渝地区旱涝灾害的成因及预测、预估(D0502);四川地区主要致灾天气系统的演变机理及其可预报性研究(D0504);高原气候承载力研究(D0507);复杂地形区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D0509);开发逆向模型对大气污染的溯源分析(D0511);青藏高原及周缘地气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影响(D0513);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D0701);成渝双城地下水循环机制研究(D0702);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D0705);生态系统修复及有效转化利用机制研究(D0707);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D0710)。

5)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

基于流场与扩散场耦合优化的镍基合金粉末焊材设计研究(E0101);金属材料使役行为与成型技术、表面技术研究(E0103;金属功能材料研究(E0107);银纳米线宏量制备及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E0108);先进碳石墨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E020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E0205);先进功能陶瓷涂层金属材料(E0206);掺杂氧化钒纳米纤维低成本绿色制备技术研究(E0208);废弃丝绸改性聚酯纤维研究(E0303;功能玄武岩纤维材料(E0305);高分子材料老化失效机理与防护方法(E0306);智能与仿生材料设计与加工技术(E0307;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E0309;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的开发E0310;钒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E04);先进油气井工程技术(E0401);先进油气开采技术(E0402);大型浮顶油罐容积利用率提升关键技术研究(E0403);锂离子储能电池高效灭火关键技术(E0408);稀土等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E0409);钒钛磁铁矿资源的高效利用(E0410);WC-HEA高熵硬质合金微观机理及关键技术(E0413);锂辉石冶炼渣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理论研究(E0414);川东北深部固液相钾锂盐资源平衡利用研究(E0415);传动与驱动新机理与新技术(E0502);天然气压差发电膨胀机关键技术(E0503);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E0505);脑机交互系统设计新方法(E0506);工具加工制造新技术(E0509);制造系统与智能化新方法新应用(E0510);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流场合分析及特性测量方法(E0602);废弃盐井内循环加热方法及关键问题(E0603);纯氢、氢氨燃烧特性研究(E0604);微型燃料电池内多相反应流传输特性及性能强化方法(E0607);极端灾害下、城市电网韧性提升方法(E0704);超高压GIS残余电荷下致闪机理研究(E0705);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失稳机理及稳定控制方法(E0706);固态电池安全性分析感知与方法(E0707);交通基础设施震损机理与损失评估方法(E0801);特殊场景应用的工程材料劣化机理与防护技术(E0805);TBM破岩机理及效能提高方法(E0808);环境自适性道路、轨道交通材料性能提升方法(E0809);特大型工程效应防灾、减突理论与方法(E0810);基于数字孪生的流域水灾害防控理论与方法(E0903);极端气候下抽水蓄能引流稳定性研究(E0904);深地-地表岩体多场信息原位联测与解译(E0905);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方法与技术(E1002);医院污水处理机制研究(E1003); 矿山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方法(E1006);环境生态体系中关键化学物质的溯源与安全转化(E1007);灭火废水中高风险污染物的识别与生成机制研究(E1009);移动机器人集群调度与人机协同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E12);基于调控一体化的多制式轨道交通智能综合调度关键技术(E1201);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构建高速公路本质安全技术研究(E1202);数据驱动的交通效应安全风险识别方法(E1203);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韧性评估(E1204);交通磁体与导轨之间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E1206);运载系统智能感知与检测理论与方法(E1208);材料多功能集成与半导体器件设计方法(E1303);氢气存储的新型制备方法(E1304);生物适材设计新工艺和方法(E1305)。

6)信息科学领域。

智能数据链通信理论与关键基础技术研究(F0103);基于生成式AI的协同智能网络优化机制研究(F0104);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F0105);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研究(F0110;毫米波雷新技术及应用(F0112);基于显/隐性知识融合的新型智能感知范式研究(F0116);地质安全监测数据滤噪处理研究(F0117;非线性模拟电路全时域周期响应分析技术F0118;共形天线陈列自适应重构关键技术(F0119);太赫兹新技术与应用(F0120);介电陶瓷-铁氧体异质集成技术与应用(F0126);嵌入式软件开发全过程形式化的理论与方法(F0201);轨道交通控制软件全生命周期形式化理论与技术(F0203);网路与系统安全(F0205);公共网络信息安全(F0206);智慧放牧物联网系统与大规模牧群监管关键技术研究(F0208);图像视频处理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F02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及应用(F0212);精密运动平台电磁变阻尼控制方法(F0302);系统工程新理论与新技术(F0304);采用Bulk CMOS工艺实现全集成的负载调制平衡式放大器F0402;数模混合信号处理微系统2.5D封装技术研究(F0406);新型信息器件理论与技术(F0408);高速分时探测的多通道偏振成像系统(F0501);基于光热圆二色性的圆偏振光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F0502);燃烧流场红外超光谱成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F0504);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新技术(F0604);发动机失速/喘振多源深度特征挖掘与辨识关键技术(F0605);真实场景下的连续手语机器翻译研究(F0608);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安全新技术研究(F0608);认知过程的高效计算方法(F0609);多模态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理论研究F0610

7)管理科学领域。

3D打印产业链复杂系统管理优化(G0109);客服中心智能化运营管理(G0118);数字商务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G0209);先进计算和存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G0309);成渝城市群应急联动管理体系研究(G0409)。

8)医学科学领域。

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和关键技术研究(H060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控机制与策略研究(H0708;抗器官纤维化免疫细胞制备关键技术和平台构建(H1112);骨关节炎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H1304);牙根及其周围组织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H1501);口腔疾病微生物机制和防控研究发生发展(H1503);正畸牙根吸收或复发的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H1507);癌前病变演进为肿瘤的关键分子与肿瘤早期诊断(H1802);治疗中协同治疗机制研究(H1816);肿瘤治疗抵抗和新药物组合研究(H1821);新技术与新方法对老年人健康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H1903);物理治疗技术体系与机制(H2001);疾病与健康大人群基因变异数据库开发与挖掘研究(H23);同卵双生子个体识别多组学分析研究(H2502);毒品依赖机制(H2503);磁共振脑影像精神行为障碍、心肌炎症成像关键技术(H2701);超声辐照激活对重症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机制研究(H2703);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H2704);炎症疾病的分子影像(H2706);医学影像基础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H2709);新型正电子核素显像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H2711);肿瘤纳米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转化(H2808);可降解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基础研究(H2809);基于多组学的营养与老年退行性疾病的精准队列研究(H3003);食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毒作用模式与风险评估(H3004);未病状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H3102);中医诊断技术创新研究(H3106);经络超声可视化的研究(H3107);中医药视功能保护机制研究(H3113);中医康复技术防治慢性病、延缓衰老的机制(H3117);针刺促进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预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H3118);基于中医资源关键技术研究(H3201);中药的高效利用和关键作用机制(H3203);针对炎症微环境精准递释的组分中药创新制剂研究(H3206);中药对结直肠炎癌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H3210);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中药复方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H3212);川产特色毒性中药增效解毒机制研究(H3217);基于干细胞与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筛选与评价H3219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H3301;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基础研究(H3302);合成药物化学研究(H3401);肝损伤治疗药物发现和靶点研究(H3402);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H3407);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机制研究及创新产品研发(H3501);GPCR受体的药理学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H3511)。

2. 支持重点。

按照基地+项目+人才+任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发人员,尤其是考核评估优秀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

按照区域协调、兼顾平衡的原则,视情对民族地区、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省属和地方高校院所申报的项目适当倾斜支持。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鄢028-86676338

1. 支持方向。

支持青年科研工作者自主选题、自由探索,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2. 支持重点。

支持青年科研工作者以获得基础性发现和发明为目标,积极开展前沿、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四)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该指南分别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喻茹,028-86729286

1. 支持方向。

支持项目负责人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自主选题,围绕数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开展研究。

2. 支持重点。

按照基地+项目+人才+任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发人员,尤其是考核评估优秀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

按照区域协调、兼顾平衡的原则,视情对民族地区、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省属和地方高校院所申报的项目适当倾斜支持。

对于上一年度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入会议评审阶段未获立项,且符合本年度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本申请条件的项目负责人,给予优先支持(单位盖章证明原件扫描后作为附件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

注:已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含国家杰青等)或已入选国家级团队(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负责人逆向申请主持同类别项目。

——相关要求

(一)申报要求。

项目负责人应为牵头单位人员,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

1. 重大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博士学位;

2)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项目须提供产学研合作协议。

2. 重点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

2)项目负责人须为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或曾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和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支持的负责人。

注: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以及年度考核或周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不得申报。

3. 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3年(含)以上。

4.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3年(含)以上;

2)项目负责人男性申请当年未满35周岁(19881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申请当年未满40周岁(198311日及以后出生)。

5.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主持完成过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科研项目;

2)项目负责人申请当年未满45周岁(197811日及以后出生)。

6.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2)项目负责人申请当年未满45周岁(197811日及以后出生);

3)申请团队成员不少于8人,且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成员不少于5人。

(二)限项要求。

1. 重大项目各单位申报数量不作限制。

2. 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单位申报数量要求详见《重点和面上项目申报名额表》,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3.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单位申报数量不作限制。

4.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单位推荐数量限制要求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名额表》,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5.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每个高校和院所申报不超过6项,每个企业申报不超过2项,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申报的项目不受单位申报名额限制,每个实验室可额外申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其中,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或周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不在此列,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三)注意事项。

1. 作为负责人承担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原应用基础自由探索类面上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原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资助和培育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原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和培育项目),不得作为负责人再次申请主持同一类别项目;

2. 不支持将已获得过资助的项目重复申报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若拟申报项目为已获得资助项目的延续或进一步探索,请在项目申报书中予以说明;

3. 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的,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并出具配套资金能力支撑材料和配套资金承诺书,同时提供自筹能力相关支撑材料(以下材料之一:企业申报时上月末企业财务报表、上月末银行对账单),财务数据涉密的单位除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中申报单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须提供不低于财政经费总额30%的配套资金,并出具配套资金承诺书;所有项目经费必须设立专账,足额到项目,专款专用;

4. 所有支撑材料原件扫描后作为附件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线上传;

5. 指南未提及的有关申报注意事项,按通知总体相关要求执行。

附表:1. 重点和面上项目申报名额表

2.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名额表

 

附表1

                                      重点和面上项目申报名额表

                                                                             单位:个

申报单位

面上

重点

总数

申报单位

面上

重点

总数

四川大学

125

5

130

四川轻化工大学

29

1

30

华西医院

67

3

70

四川师范大学

29

1

30

华西第二医院

29

1

30

西华大学

29

1

30

华西口腔医院

29

1

30

西华师范大学

29

1

30

华西第四医院

9

1

10

成都医学院

29

1

30

电子科技大学

115

5

120

成都大学

29

1

30

西南交通大学

115

5

120

四川省肿瘤医院

29

1

30

四川农业大学

87

3

90

西南民族大学

24

1

25

威尼斯98488

72

3

75

西部战区总医院

24

1

25

成都理工大学

57

3

60

川北医学院

24

1

25

西南石油大学

57

3

60

成都工业学院

14

1

15

西南医科大学

57

3

60

攀枝花学院

14

1

15

四川省人民医院

43

2

45

绵阳师范学院

14

1

1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38

2

40

内江师范学院

9

1

10

西南科技大学

38

2

40





注:1.中央在川科研院所申报项目总数不超过10/家,其余未涉及单位不超过5/家。其中,重点项目不超过1/家;

2.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申报的项目不受单位项目申报名额限制,每个实验室申报总数不超过5项,其中重点项目不超过1个/家。其中,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或周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不在此列;

3.单位超额申报将不予受理。

 

附表2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名额表

                     单位:个

申报单位

名额

申报单位

名额

四川大学

24

西华大学

8

华西医院

3

威尼斯98488

8

华西第二医院

2

四川省人民医院

8

华西口腔医院

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8

华西第四医院

1

西南医科大学

8

电子科技大学

16

四川师范大学

5

西南交通大学

16

西华师范大学

5

四川农业大学

12

川北医学院

5

西南石油大学

8

成都医学院

5

成都理工大学

8

西南民族大学

5

四川轻化工大学

8

宜宾学院

5

西南科技大学

8

四川省肿瘤医院

5

注:1.未涉及的单位申报人数不超过3人;

2.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可申报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创新群体各1项,且不受单位名额限制,但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或周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不在此列;

3.单位超额申报将不予受理。

 

附件2

2024年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一、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重点研发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指南咨询:刘雪娟 028-86717593

——总体绩效目标:通过合作研发,突破一批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或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申请专利15项以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0个以上。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一)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按照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进行分类支持。

重点项目主要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托省院省校优势科技资源,为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问题而开展的研究。面上项目主要是指依托省院省校科技资源,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和公益民生可持续发展领域,为解决产业和学科普遍存在的基础性、共性问题而开展的研究。

重点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个,支持总数不超过10个;面上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个,支持总数不超过50个。按照项目申报类型,各类别之间不混合、不交叉支持,即申报的重点项目不调整至面上项目支持。

——实施周期:重点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面上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起始时间为20241月。

——支持方向和重点:

(一)支持方向。

围绕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整体布局,务实推进省院省校科技创新合作,重点支持省政府与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议定事项和科技厅与院、校签署年度科技创新合作计划议定事项。

按照基地+项目+人才+任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尤其是考核评估优秀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和40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申报的项目。

按照区域协同、兼顾平衡的原则,视情对民族地区、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等申报的项目倾斜支持。

(二)支持重点。

1.电子信息。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与缺陷检测;河湖水域岸线遥感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基于智能水表的用水量监测和预警技术研究;应用于小型终端的低功耗智能信息处理单元;确定性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山地道路的多源数据融合路况信息智能监测与语义提取研究;基于磁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大型枢纽机场航班运行控制智能推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β-Ga2O3材料及肖特基器件低温辐射环境失效机理和评价技术;多体制激光相干合成与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监控视频异常事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拒止条件下无人平台的多域目标精确态势生成技术;智慧养殖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膀胱癌辅助诊疗;大数据和生成式AI赋能新兴产业研究及产业大脑数智化创新应用;面向核工程一体化控制的自主编译器软件关键技术研究;毫米波雷达技术在生物探测领域的识别跟踪、姿态识别、体征探测、智能预告警等关键技术;交通高频段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基于多元异构大数据信息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研究;针对川西水电消纳的高容灾性云边协同去中心化AI计算调度框架关键技术研发;类脑脉冲神经网络高效压缩方法与数据建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数字化生产线。

2.装备制造。

数字孪生驱动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等性能提升技术;低阶煤化热解燃烧分级转化分质多联产利用技术;等离子体超精密光学制造技术;高分辨大矢高超半球激光直写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异质材料飞秒激光低热制造技术与装备;服务于轨道交通的多维智能轴承关键技术研究;面向轨道交通环境感知的景深拓展计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基于新型光学传感技术的轨道交通设备非接触式监测与故障分析技术;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效果数字化评估方法及软件;冷却涡轮叶片三维流场精细化设计与检测关键技术;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高效封严、冷却技术;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空中起动性能预测;极地飞行中民机导航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涡扇、涡轴发动机高空舱次流作用力的数字化校准技术;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氢燃料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通用航空活塞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研究;基于ADS-B和航空业务电报数据的四川省低空空域数据分析技术及系统;通用航空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关键技术。

3.先进材料。

高精准人体运动姿态监测柔性传感材料研究;基于工业废弃材料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前驱体筛选及工艺优化;轻量化海洋装备防腐功能涂层关键技术;玄武岩连续纤维增材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高端精密注塑模具耐磨、耐蚀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恶性肿瘤声动力疗法SDT关键技术。

4.能源化工。

废水制氢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体系设计及制备;高性能管壳式换热器研制;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低温化研究;光伏与电催化CO2还原制燃料匹配特性研究与设计;高性能生物质燃料制备;放疗精准化肿瘤治疗药物研发;磁阻电机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电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暗物质探测技术及低放射性本底技术研究;面向增材制造的先进核燃料关键部件功构一体化正向设计方法研究。

5.食品轻纺。

功能性乳蛋白改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抗炎症作用的功能性益生菌作用机制及应用;连续纤维非织造3D打印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6.医药健康。

四川特色中药材质量提升及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疾病诊治评估模型和一体化系统;牙体硬组织感染性疾病的靶向生态防治研究;基于神经肌肉骨骼模型的肌力预测技术用于康复机器人控制及运动重建机制研究;耐辐射微生物的耐受机制及在抗逆环境中的应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与实时化生物信息多机超算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临床标志物发现;基于RNA病毒的哺乳动物细胞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是在四川省境内注册或位于四川省境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必须和与省政府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省内外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其中,高校所属医院、附属医院经由签约高校院所统一申报。

(二)申报单位如为与省政府签约的省外院校在川注册设立的二级机构(在川二级机构下设机构不属于申报单位范围),合作单位必须为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

(三)申报单位须有较好的研发基础,运行管理规范,拥有完成研发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和资金,无重大事故和不良记录。根据申报项目实施目标任务,保证项目财政预算资金按一定比例(不少于30%)划拨到联合申报单位。

(四)申报单位为企业牵头的,须提供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并出具配套资金能力支撑材料和配套资金承诺书。所有经费必须设立专账,足额到项目,专款专用。

(五)合作双方各须确定1名项目负责人,且均应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从事相关研究工作2年以上。重点项目合作双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包括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获得博士学位;面上项目合作双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包括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获得博士学位,或者获得硕士学位4年(含)以上。

(六)科技合作协议书或项目技术合同、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身份证、职称证、博士学位证及其他支撑材料原件扫描后作为附件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

(七)与省政府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高校、院所:省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省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区域创新合作

(该指南在线填报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李雨静 028-86723913

——总体绩效目标

通过一批区域合作项目的实施,推动成渝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对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的科技援助,深化与相关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形成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60万元。

——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自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

——支持方向和重点

(一)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项目。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健康、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在川渝两地转化和产业化,在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项目。

(二)对口科技援助项目。

重点支持科技援藏、科技援疆、科技援青等科技援助任务,聚焦电子信息、医药健康、能源化工、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突出解决我省或对口支援省(区)关键技术需求或社会民生问题,具有较强示范推广作用、能产生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口援助项目。

(三)跨区域创新合作项目。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合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我省与相关省(区)签署的重大科技创新合作协议落实落地,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能源化工、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深化川粤、川浙、川黔、川桂、川滇、川琼等省(区)间科技创新合作,具有较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区域创新合作项目。

——有关要求

1.四川省内独立法人单位牵头、并联合相关合作的省(区、市)产学研单位(1家及以上)共同申报,不接受单一机构独立申报。联合申报时所列合作单位均须提供与申报内容相符的合作协议,并在申报书中加盖公章。

2.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的,需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资金筹措能力,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上年度营业收入应达到800万元以上,并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和自筹能力相关材料;牵头申报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自筹经费不作要求。

3.申报项目要围绕我省与合作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两地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能产生较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申报单位需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有稳定的研发投入。牵头单位为企业的,需提供2022年度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并对所提供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负责。同一企业只能申报一项区域创新合作项目。

 

三、国际科技创新/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

(该指南在线填写国际科技创新/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石梁萍 028-86669687

——总体绩效目标

面向全球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更好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动国际间科技资源流动与共享,引进(输出)关键技术40项,培养/引进高级职称、博士后、博士等专业技术人员100人,申请专利100个,发表论文150篇,与国(境)外科研人员交流互访300人次。

——资金支持方式

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按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和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进行分类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80万元,面上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2年,起止时间为20241—202512月。

——支持领域

本年度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聚焦我省六大优势产业,重点支持以下领域:

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航空与燃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种植、现代农业养殖、优质白酒、精制川茶、医药健康、文化保护、生态保护、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化工(轻纺)、节能环保等领域。

——支持方向

(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1.重点项目。

1)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项目。

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联合重庆产学研机构,围绕加快建设重大开放创新平台、开展高水平国际联合研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融通创新、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多层次国际技术转移体系等重点任务,与国(境)外产学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合作。

2)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培育项目。

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与国外产学研机构,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科学问题开展联合研究。

3)中国(四川)以色列科技合作项目。

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与以色列产学研机构,围绕合作协议,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农业机械、食品饮料、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

2.面上项目。

1)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项目。

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见中国一带一路网” https://www.yidaiyilu.gov.cn国别”——“共建国家查询)开展联合研发、技术转移转化和应用示范,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2)面向其他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围绕我省产业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落实我省重点对外合作工作任务,面向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

(二)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与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战略性发展需求,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

——考核指标

1.解决我省公共技术或社会民生问题,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或我国先进适用技术在合作国家或地区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经济或社会效益。

2.形成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或新机制、新知识产权等成果。

3.与合作方联合发表高质量论文,论文须反映合作各方在项目研究中的贡献,标注得到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助及立项编号。

4.完成技术引进来走出去的转移转化成果数量。

5.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项目主要负责人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情况。

6.合作期间,项目各方交流互访次数和召开全体团队人员参加的项目工作会议次数。

7.合作期间,主要合作各方联合举办项目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活动情况(规模、举办地不限,但须有项目单位外的本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参加)。

——项目申报条件及有关说明

1.项目合作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合作关系稳定,方案合理可行,指标可考核。能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解决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能与产业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能形成知识产权或相关技术标准,推广相关技术成果。

2.申报项目必须联合至少1家国(境)外参与单位,国(境)外合作双方不能有从属关系。牵头单位必须与合作单位就合作项目主要内容签署合作文件(合作协议或意向书)。项目执行期须在协议有效期以内。

3.合作文件应规范严谨并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预期目标、职责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且符合我国及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合作文件由合作双方负责人签名,中方单位须加盖公章,同时明确签字人员姓名、单位、部门、职务等信息(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人员不能作为外方合作者),合作文件非中文的需提供中文翻译件并需中方单位盖章(双方电子邮件及书信不能作为正式合同或协议),相关协议均需要上传至网上申报系统。

4.申报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培育项目的单位应在该领域拥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人才及支撑团队,牵头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参与单位来源于至少三个国家。

5.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申请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并需提供自筹能力相关支撑材料(以下材料之一:电子税务局下载的2023年第二季度企业财务季报、20237月末或8月末银行对账单或存款证明),财务数据涉密的单位除外。

6.统筹考虑不同依托单位类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平衡。优先支持与四川省签署省级及以上合作协议的国家、地区及科研机构。优先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

 

附件3

2024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申报指南

 

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张文028-86717490

——绩效目标

通过本项目实施,支持不少于100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带动企业加大投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动力。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80万元。

——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20241—202512月。

——支持方向和重点

(一)电子信息。

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芯片、无线通信基带与射频芯片、存储芯片、物联网芯片、化合物半导体与功率芯片、封装测试、超高清显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微显示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重点支持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集成开发平台等基础软件,以及研发设计类和生产控制类的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人工智能。重点支持内容生成、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智能、跨媒体智能、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自动推理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信息安全。重点支持保密通信、同态加密、分布式一致性、去中心化网络、大规模数据容错、敏感数据检测、多方安全计算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制造、金融、政务、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旅游、教育、传媒、文创、环保、交通、医疗康养、物流领域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二)装备制造。

智能装备。重点支持高端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智能机器人及其关键部件、增材制造装备及其应用系统、高性能智能柔性加工装备、智能成套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装配/检测智能化成套装备、先进电力装备与核电装备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轨道交通。重点支持新型轨道交通系统技术及关键装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技术装备、轨道交通关键施工技术装备、轨道交通运输防疫系统及应用、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航空与燃机。重点支持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整机及关键部件、民机大部件及航空航天关键复杂结构件、机载航电设备及系统、无人机整机及应用服务、航空维修及再制造、机场地面设备和空管设备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重点支持先进新能源整车、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关键部件设计与制造、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及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三)食品轻纺。

重点支持川酒、川菜、川茶、食品饮料、畜禽、林草等方面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地方特色粮油主食、果蔬、畜禽、水产等精深加工、预制菜及调味品、膳食开发、发酵型功能饮料及功能食品、副产物综合利用及配套清洁化、智能化加工专用设备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推广。

重点支持高性能及生物基纤维和鞋服、先进纺织品及鞋服、生态纺织皮革化学品、新型纺织绿色加工技术、纺织加工过程智能化、蚕茧自动化与智能化加工、可降解纤维及非织材料、生物基纤维及衍生新材料、智能家居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四)能源化工。

生态环保。重点支持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技术及装备、森林草原防火技术及装备、工业气体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废水超低排放与深度处理回收技术及装备、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生物环保治理技术及装备、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装备、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低品位余热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绿色建筑技术及装备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清洁能源。重点支持地热与清洁热、高效风力发电关键装备及风电智能集成化控制系统、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与装备、氢能技术与装备、高效动力电池材料与器件、深层固液相钾锂资源高分辨识别及梯级利用技术、低成本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技术与器件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绿色化工。重点支持新型高效催化剂、绿色化工新工艺、低品位矿产资源高效全元素利用、战略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工业固废/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及装备、先进智能化工控制技术及系统、生物化工原料生产及利用技术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五)先进材料。

重点支持高性能碳纤维、功能性特种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石墨烯、新型二维材料、钒钛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智能与自修复材料、循环回收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发泡型复合材料、特种耐热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光学薄膜材料、新型功能陶瓷材料、新型节能环保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六)医药健康。

生物药物。重点支持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疫苗、高发重大疾病创新抗体药、重组蛋白等创新生物技术药、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血液制品的示范应用或产业化。

化学药物。重点支持抗肿瘤药物、抗炎抗病毒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的示范应用或产业化。

现代中医药。重点支持大健康产品、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综合开发,中药新药与中医医院制剂的示范应用或产业化。

医药装备。重点支持创新型医学设备、医疗器械、生物医学材料、诊断试剂、药物制造装备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申报要求

(一)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

1.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由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具有独立法人的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的合作单位参与项目实施。双方须签订相应的技术合同或合作协议,且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申报单位在线填写《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申报书》。

2.申报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资金筹措能力。申报企业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期预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

3.申报企业需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

4.转化成果须是201911日以后,取得的发明专利(含国际PCT专利、植物品种权,生物医药成果可放宽至201611日以后)、或实用新型专利、或获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或取得特殊行业准入证书。

5.转化成果应已完成研发且进入中试或熟化阶段,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6.申报企业须提供2022年度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申报单位对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二)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申报单位在线填写《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书》。

2.每个省级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

3.申报单位要提出明确的绩效目标,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中央在川高校院所聚源兴川项目

(该指南在线填写“2024 年中央在川高校院聚源兴川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陈斌028-86712007 ,028-86717490

——支持方式

采取前补助方式,每项支持经费一般不超过500万元。

——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为2—3年。

——支持方向

聚焦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创新优势与四川产业基础,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成果要求

成果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成果处于中试熟化或示范推广阶段。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及以上的技术成果;或能填补行业空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成果;或推动行业变革、行业进步的颠覆性技术成果;

(二)成果是指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在201811日以后,取得的有效一类知识产权证书(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医药成果可放宽至201611日以后);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或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级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通过后的成果;

(三)成果能迅速开展应用推广示范,成果转化后能形成中试生产线,或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项目实施期新增营业收入(产值)1亿元以上或利税3000万元以上,生物医药成果可适度放宽。

——申报要求

(一)中央在川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联合申报。成果来源于中央在川高校的,由高校推荐确定企业牵头申报;成果来源于中央在川科研院所的,可由院所牵头申报,也可推荐确定企业牵头申报。每个项目牵头(参与)企业限1家,高校院所需提供推荐函及推荐确定情况说明。

(二)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同负责推进项目实施,高校院所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撑等有关任务。企业负责推进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等有关任务。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和合作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确保完成资金绩效目标。

(三)中央在川高校院所与合作企业,应就项目在川就地转化(开发、转让)形成一致意见,签署项目联合申报合作协议,协议应明确各自承担的项目任务、知识产权归属、项目经费划分等内容,切实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四)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有稳定的研发投入。企业自筹与承担的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五)企业202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应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2020—2022年度已有两轮及以上融资成功案例,期间融资到账金额总额不低于1亿元,企业估值不低于5亿。

(六)项目负责人应为牵头申报单位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目前承担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已超过2024年度项目申报限额的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团队成员应包含高校院所该成果主要完成人、合作企业技术负责人。

(七)申报单位、合作单位与项目负责人近三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或重大违法行为。

(八)需提供附件材料:

1.本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企业与中央在川高校、科研院所(名单见附件)签订);

2.企业2022年度审计报告或电子税务局下载的企业财务报表;

3.企业自筹能力相关支撑材料电子税务局下载的2023年第二季度企业财务季报或上月末银行对账单或存款证明

4.满足融资条件的企业需提供上月前融资到账及估值相关证明材料;

5.知识产权证明文件、获奖证书、项目验收报告等。财务数据涉密的单位除外。

——推荐要求

(一)每个中央在川科研院所推荐申报不超过5项,每个中央在川高校推荐申报不超过15项。

(二)市(州)科技主管部门和省级有关单位按照属地或归口管理原则,在科技管理系统进行项目推荐。

(三)科技厅根据高校院所正式推荐申报函,进行项目受理。

附表: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名单

 

附表

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

序号

名称

所在地

(一)中央在川高校

1

四川大学

成都

4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

2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5

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

3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6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德阳

(二)中央在川科研院所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绵阳

14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成都

2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攀枝花

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成都

3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成都

1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

4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成都

17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成都

5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18

核工业二八○研究所

德阳

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绵阳

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7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绵阳

20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成都

8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绵阳

2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

9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成都

2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成都

10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成都

23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成都

11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

24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1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5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成都

1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26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成都

2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绵阳

42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成都

2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4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成都

29

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四川测绘资料档案馆)

成都

4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成都

30

成都海关技术中心

成都

4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成都

3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四川分中心

成都

46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成都

32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47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成都

33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48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

34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成都

49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35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成都

5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成都

36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成都

51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37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成都

52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成都

38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53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成都

39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成都

54

第五十七研究所

成都

40

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自贡

55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成都

41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自贡

56

国家实验室

成都

 

附件4

2024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申报指南

 

一、软科学研究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卢忠伟 028-86668420

——总体绩效目标

形成决策咨询报告300份以上,政策建议600条以上,课题研究报告300篇以上,论文300篇以上。

——资金支持方式

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支持类型和经费

按照决策支撑类项目、决策参考类项目2种类型进行管理。

1.决策支撑类项目:采取定向委托方式组织申报,由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市(州)科技局、有关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和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负责组织。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具体以指南条目要求为准。

2.决策参考类项目:采取竞争立项方式组织申报,申报经费不超过5万元。省直有关部门或市(州)政府出具重点工作推荐函的项目可优先支持。

——实施周期

原则上为2年,20241月至202512月,202412月底前基本完成项目研究,202512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

决策支撑类项目立项后半年内提交初步研究成果,决策参考类项目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交研究报告。

——支持重点

(一)决策支撑类项目。

有关说明:项目在以下拟定的课题中进行申报,严格按照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申报,每个课题拟支持1个项目。

1.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统计监测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四川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特征,参照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科学构建四川现代化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四川现代化统计监测体系,撰写四川现代化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统计局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其他1项(四川现代化发展统计监测报告1份)。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省统计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四川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方向及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四川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理论体系、现状摸底、方向筛选、路径举措等研究,形成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并为未来产业前沿研究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区域协同创新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3.强化科技支撑助力宜宾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科技创新支持新型工业化突出问题,以宜宾市为重点,开展理论体系、政策制度等研究,形成强化科技支撑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宜宾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宜宾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四川元宇宙相关产业战略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推动四川元宇宙产业发展,分析我省元宇宙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问题,开展技术路线、发展方向、政策制度等研究,提出元宇宙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谱和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其他1项(技术攻关路线图1份)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论证大健康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大健康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融合的理论内涵,提出大健康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关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泸州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泸州市科技和人才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6.四川省数字文旅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数字文旅经济不同于传统文旅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梳理四川数字文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以及相应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文化和旅游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7.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地方支持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难点、堵点和痛点,聚焦优先领域与动力机制、战略谐动与治理协同体系、制度安排与政策供给体系,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地方支持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绵阳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2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绵阳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8.促进西部科学城高质量建设运营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西部科学城建设的指导、考核、协同等工作机制运行情况,研究西部科学城运营的方法、路径和支持举措,形成我省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区域协同创新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9.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就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目的、现实困境和突围路径进行研究,形成推动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更好更快建设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达州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达州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0.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推动成渝中部崛起,重点开展成渝科创走廊的总体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等研究,形成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其他1项(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方案1份)。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11.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川渝毗邻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不够、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重点开展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理论基础、发展模式、政策制度等研究,形成推动省际毗邻地区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战略咨询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12.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盆周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广安为例。

研究内容:以广安市科技创新为案例,分析盆周山区科技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适合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框架和路径,为省内及周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广安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广安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3.川东北丘陵地区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分析川东北地区城乡融合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为川东北地区乃至全省制定切实可行、富有针对性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南充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南充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4.新时代推动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重点开展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研究,形成推动新时代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5.四川市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和不同经济区县域科技创新,研究形成县域科技工作指导清单,构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和统计体系,为更好推动县域科技工作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6.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实施评价及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全面总结攀枝花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和合理化建议,为新时代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攀枝花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7.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总结提炼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省(市、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经验,研究提出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的要点方向,探索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的路径。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18.四川省基础研究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从基础研究人才、投入、成果、环境等方面分析四川基础研究现状,探寻四川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新形势下提升四川基础研究能力的对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战略咨询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申报,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19.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实施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目标定位与资助格局研究,分析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评估基金实施以来的绩效与成果,提出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管理模式优化和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四川大学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0.地方政府依托企业推动天府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全省天府实验室建设模式,立足德阳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提出政府持续支持、企业主动推动的建设天府(旌湖)实验室的对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德阳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德阳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1.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发现、遴选与管理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四川重大科技成果发现机制、遴选、评价及管理模式研究,分析提出省市县联动、产学研协同的重大科技成果揭示、遴选模式和发布机制,形成政策建议与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2.深化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助力聚源兴川实现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优势,深入调研央字头大院大所校院地合作的重点需求和进展情况,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成都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成都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23.成眉协同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转化效率等问题,研究构建成果转化生态管理制度,提出眉山在成眉产业带和科创走廊建设背景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路径。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眉山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2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眉山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4.自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自贡新能源、新型化工、先进材料、无人机及通航产业,探索技术成果熟化、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自贡中试基地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自贡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自贡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5.科研企业先进国防科技民用转化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重点开展理论体系、管理机制、建设模式、政策制度等研究,形成推动建设军事科研企业的先进国防科技民用转化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绵阳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绵阳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6.科研院所主导的政产学研创新推广联合体建设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四川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政研企推广体系融合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和协同推广政策制度、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研究,形成建设科研院所主导的区域性专业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推广联合体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7.完善创新主体培育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以资阳市为例。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科技创新主体总体呈现规模不大、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不高、招引企业面临质量压力等问题,重点开展支持政策、培育模式、主体地位等研究,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资阳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资阳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28.四川省级重大科技人才政策评估问效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大科技人才计划落实情况开展评估问效,全面梳理政策执行成效,分析查找存在的困难问题,对标中央和省委新部署要求,研究提出科技人才计划政策优化的意见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4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其他1项(评估报告1份)。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战略咨询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申报,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29.科技激励改革背景下四川省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四川省科技人才现状和现行政策,梳理科技人才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构建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激励政策的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4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战略咨询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申报,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30.基于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研究分析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研究形成加强四川青年科技人才引留培用的政策举措,提出可供决策参考的对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1.外国专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外国专家用得好的现实问题,重点研究客观反映外国专家作用发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政策举措,形成构建外国专家绩效评估体系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2.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对四川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存量与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形成集成电路人才现状和需求分析报告,提出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和人才保护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电子科技大学申报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3.乐山市打造晶硅光伏人才集聚新高地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乐山晶硅光伏人才集聚的现状与发展诉求,剖析供需结构、专业技能适配矛盾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调查、模式探索、政策制度等方面研究,提出乐山建成晶硅光伏产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乐山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乐山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需求,重点开展建设目标、建设机理、建设路径、制度与保障等建设要素研究,提出研究院建设的路劲和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教育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教育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5.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优良学风与科研作风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优良学风与科研作风的现实问题,重点开展科学家精神与优良学风与科研作风培养模式与路径、政策制度等研究,形成推动我省弘扬科学家精神 培养优良学风与科研作风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组织,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36.四川省科技奖励制度成效评价与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梳理四川科技奖励制度、科技奖项设置、科技奖励评审等方面工作现状,研究科技奖励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提出优化科技奖励制度、提升科技奖励成效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7.四川省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我省科技伦理治理工作的现实需求,通过专项调研重点开展科技伦理治理挑战分析、制度和机制建设、科技伦理治理的实践应用等研究,形成推动四川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战略咨询四川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建单位组织,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5万元。

38.四川省科学数据汇交管理与科技报告价值挖掘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科学数据、科技报告两个方面,开展科学数据统一汇交管理标准研究,深化科技报告价值挖掘及利用研究,分别形成推动科学数据高效有序汇交的政策建议和科技报告价值挖掘的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2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39.四川省促进医研融合创新的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调研四川科技支撑服务医疗健康发展现状,重点开展需求分析、顶层设计、运行机制、政策保障等研究,形成推动推动四川省医疗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0.新时代四川省科普基地体系建设和创新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调研四川省科普基地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特色科普基地建设,研究四川省科普基地提升运行成效的工作举措,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普基地建设工作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1.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与政策支持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重点从吸引创投机构、深化创投管理、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构建财政资金以投代补模式等视角,研究提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路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成都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专著1部。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成都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2.基于科技属性的企业融资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以科技属性为重点的企业融资评价模型研究,探索建立准确动态的企业科技属性画像,在精准匹配有关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43.重点国家(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及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和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四川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重点国家科技合作基础和成效、合作主体、合作需求等,分析创新技术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政策最新动向,梳理提出合作方向和支持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2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4.碳关税对四川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国际贸易低碳壁垒应对与突破,以国际上有关碳关税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碳关税运行原理和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形成构建新型的对外贸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成都海关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成都海关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5.深化拓展税电指数应用服务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研究。

研究内容:充分挖掘税电大数据价值,完成税电指数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形成税务、电力、统计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应用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建议,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税务局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2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省税务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6.数智赋能内江优化营商环境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内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政务服务在线化、数据运营无界化、平台信息交互化等研究,形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智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内江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内江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7.数智赋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以数据运转工作模式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与辅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区域特异性、证照办理、卫生安全、食品质量、防范及安全意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策略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巴中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巴中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8.四川能源供应结构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我省能源供应结构不优的现实问题,重点开展发展基础、问题挑战、主要任务、政策制度等研究,形成推动我省能源供应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为进一步开展推动能源供应结构优化相关问题研究积累研究成果。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委政研室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省委政研室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49.四川省综合绩效提升型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构建以综合绩效提升为导向的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精准分配理论框架和方法流程,提出建立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统筹保护与一河一策式差异兼顾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生态环境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生态环境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0.川西高原优势生态服务资源结构分布与持续供给能力培育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川西高原优势生态服务资源结构分布现状与问题、持续供给理论,探索提出生态服务的建设模式和政策制度,形成推动川西高原优势生态资源持续供给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甘孜州委州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2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甘孜州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1.常见高发慢性重大疾病精准防控体系的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解决冠心病早发、高发及防控效果差等难题,开展慢性重大疾病精准防控体系研究,形成早发冠心病防控综合研究报告,为早发冠心病的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遂宁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2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遂宁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2.雅安震后暴雨型泥石流运动规模演化机理数据库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雅安典型暴雨及地震区,引入固液两相理论及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极端暴雨型泥石流在重力、地震、碰撞及摩擦力等影响下运动规模演化模型,完善灾害预测模型。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雅安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2篇、专利1项。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雅安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3.盆周山区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广元为例。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盆周山区基层应急管理阵地规范化建设模式、网格化清单制管理智能化建设模式等研究,形成推动盆周山区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广元市委市政府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广元市科技局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4.重大自然灾害快速响应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调查分析近年来省内重大灾害发生特点、响应过程、应急救援力量、科技支撑、协调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形成重大自然灾害快速响应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方式,提出重大自然灾害快速响应的机制体制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应急管理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2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应急管理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5.新时代基层依法治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四川省法律明白人培养机制为例。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省基层治理法治人才力量薄弱的问题,重点开展法律明白人的精细遴选、实践培训、作用发挥、管理考评、典型选树及组织保障等研究,提出建立健全科学化标准化的法律明白人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司法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司法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6.科技创新综合党委功能与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管行业就要管党建的要求,分析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党委发展现状,总结省外科技创新综合党委先进经验,提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党委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57.数字赋能宣传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网络传播格局新变化、数字时代工作新形势,瞄准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工作大趋势,研究数字赋能宣传文化工作的策略和举措建议,为提高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实效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向省委宣传部和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5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川纪检监察工作探析。

研究内容:全面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川纪检监察工作的做法及特点,提炼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传统、弘扬斗争精神的历史经验,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启示。

考核指标:向省纪委监委机关和科技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份、政策建议5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20万元。

59.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与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以科技+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升级,开展省内外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研究,从创新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效益评估模式、人才培养范式等方面,提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和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西南交通大学申报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60.机关党建引领支撑科技创新两服务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全省科技系统机关党建特点规律、运行模式、品牌塑造等研究,探索分析科技系统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机制,提出在新时代塑造机关党建品牌的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向科技厅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

有关说明:该课题由科技厅组织并出具推荐函,商相关归口单位推荐上报,限推荐1项,申报经费不超过10万元。

(二)决策参考类项目。

有关说明:项目在以下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中自由命题申报,拟定的项目名称应与申报研究方向相吻合,项目名称表述应科学严谨、简明规范,申报经费不超过5万元。

2.1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2 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现代金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3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县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4 数字经济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5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在打造绿色地毯优势产业集聚、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利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6 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在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新区、开发区、高新区提档升级,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提升园区集约高效利用水平等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7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强化重要节点支撑功能、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布局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8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县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9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构建两主一廊三带科技创新格局、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创新能级、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0 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创新联合体建设、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1 企业创新政策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在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2 教育体制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教育强省建设,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提质增效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3 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在完善人才政策、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措施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4 公共卫生健康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强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疫情、地方病防控救治体系,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5 民生保障制度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在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完善住房制度、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县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6 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全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在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地方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7 社会治理体制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风险防控、新经济新业态安全监管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2.18 党的建设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系统整体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造全面过硬党组织、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等方面选题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向市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份、政策建议3条及以上,形成课题研究报告1篇、论文1篇及以上。

——有关要求

(一)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是在川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并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科研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2.项目申请人应熟悉省情,具有与申请项目相应的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研究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受聘于四川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境外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

3.联合申报项目需签定项目合作协议,企业单独或牵头申报项目可不用匹配自筹资金。

4.委托市(州)科技局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组织申报的决策支撑类项目,申报时须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市(州)科技局和直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推荐函。

(二)限额申报。

各申报单位按限额申报数进行申报。申报数原则上不超过申报单位上年度立项数的2倍;上年度立项数少于3项的单位,申报数不超过5项。

(三)审核原则。

1.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申请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导向,立足四川省情,技术路线可行,注重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提出具有建设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2.优先支持优秀研究团队开展研究。优先支持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数据详实、研究方法科学、分析全面深刻、操作性强且有明确成果应用部门的调研类、实证研究类项目。

3.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题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表上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

 

二、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专项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申报书”“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申报书。指南咨询:罗实军,028-86719619

——总体绩效目标

推动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改善科研建设条件,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一)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科研院所改革发展项目包括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院所改革发展项目支持范围见附件。

1. 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

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由申报单位据实申报,根据轻重缓急按需支持。

2.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根据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数和197911日后出生的科研人员数、项目管理绩效、科研投入等情况,结合年度专项资金总额,采用因素法确定资金分配方案。首先提取10%左右的金额,用于奖补科研投入,再根据申报单位科技人员数、45岁及以下科技人员数分别按35%55%进行分配,每个单位最低支持10万元(不足10万元,按10万元进行支持),最高支持200万元。由院所自主确定项目并进行全流程管理。

(三)本专项对申报单位匹配自筹资金无强制要求。

——实施周期

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实施周期1年,20241月至202412月。

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施周期由承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支持方向和重点

(一)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

1.连续使用15年以上、且已不能适应科研工作需要的科研用房及科研辅助设施的维修改造。高湿、高寒、高海拔等特殊条件下的科研用房及科研辅助设施,可适当放宽使用年限。

2.水、暖、电、气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

3.直接为科学研究工作服务的科学仪器设备、文献资料(含电子图书等)购置。

4.利用成熟技术,自主研制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或对尚有较好利用价值、直接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功能扩展、技术升级等。

5.信息网络建设、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等其他工作。

(二)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1.由科研院所自主选题开展的科研工作;

2.所属行业基础性、支撑性、应急性科研工作;

3.团队建设及年轻人才培养;

4.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5.科技基础性工作等其他工作。

——有关要求

(一)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

1.申报单位用单位账号登陆,在线填写《四川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申报书》。

2.申报单位提前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勘察、设计、论证、询价等前期工作。申报50万(含)以上维修改造、信息网络建设、单台(套)价格50万(含)以上仪器设备购置等需报送可行性论证报告。

3.每个单位限报2项。

4.申报单位要提出明确的绩效目标,资金使用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作用,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1.申报单位用单位账号登陆,在线填写《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申报书》。

2.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负责人应为197911日后出生。

3.本年度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应在20243月底之前完成立项安排。

4.申报单位要提出明确的绩效目标,资金使用对本单位或本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5.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采用因素分配法分配。

(三)其他要求。

1.科研院所改革发展项目申报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应当明确。根据各类项目特点及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问题,获得(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培养、引进人才和团队,项目产品实现销售收入,乡村振兴目标及其他经济社会效益目标等。

2.2023年科研院所落实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任务情况作为立项的重要指标。

附表:1.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申报单位名单

2.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申报单位名单

附表1

省级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资金和项目申报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2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3

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4

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

5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

6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7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

8

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9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10

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11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2

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

13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14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5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16

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17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18

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19

四川省皮革研究所

20

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21

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2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3

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24

四川省酒类科研所有限公司

25

四川省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

 

附表2

           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申报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序号

单位名称

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24

四川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2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5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

3

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6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4

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

27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5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

28

四川省卫生计生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

6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29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7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

30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

8

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31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9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32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10

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33

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四川养麝研究所)

11

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

34

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反兴奋剂中心)

12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35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13

四川省粮油科研所

36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14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

37

四川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15

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

38

四川省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研究所

16

四川省成本物价研究所

39

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17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40

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

18

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

41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19

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42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20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43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

21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44

四川省人工晶体研究所

22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45

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

23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46

四川省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

 

三、科普专项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科技培训项目申报书”“四川省科普作品创作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黄文超 028-86718520

——总体绩效目标

开展培训180场以上、培训4.5万人次以上;制作科普图书和科普视频40件以上。培养科普人才1500名以上。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科普项目分为科普培训项目和科普作品创作项目两类,均采取前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科普培训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项。

科普作品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项,其中:科普图书创作、翻译支持经费不超过20/项,科普短视频创作、翻译支持经费不超过10/项。

——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年,自20241月至202512月。

——支持重点

(一)科普培训。

1.“一市一特科普能力提升

支持方向:区域特色科普能力提升

经费额度: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申报主体:申报单位须通过所属市级科技部门推荐,每个市可推荐1个项目。

相关要求:

1)推动市、县级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职能,对区域内科普资源、科普人才、科普平台进行整体性规划;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促进科普工作融合发展局面。

2)建立当地科普人才库,完善科普工作标准和评优评价体系,开展科普培训5场以上,培养备案天府科普使者”40名以上。

3)推动区域内科普基地发展,建设区域的相关科普基地达标体系,在全省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期间开展相关活动。

4)开展大型科普活动2场以上。

2.科普能力提升

支持方向:支持面向青少年、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科普培训;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产学研机构聚焦科普人才培养、致富技能、防灾减灾等开展科普培训。

经费额度: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相关要求:

1)依托省、市(州)、县(区)相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协会等,围绕科普人才培养、致富技能、防灾减灾等,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培训活动。鼓励面向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木里县科普工作实际需求,采用汉藏双语的培训教材。

2)须具备完整的项目计划书和实施方案(包含培训教材、相应的科普资料、具体实施计划等),举办培训活动不少于4次,培训人数累计不低于1000人次。

3)积极参与四川省科普活动月”“四川省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培养天府科普使者”20名以上。

4)鼓励录制培训视频,并通过官方网站、官方APP等网络进行共享。

(二)科普作品。

重点支持科普图书、短视频创作,满足新时代公众科普需求。

1.科普图书创作

相关要求:

1)作品应具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内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2)作者应承诺作品的原创性,保证拥有作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3)应提供作品的内容介绍(不少于800字)及能反映作品内容特色的部分样章。

4)作品应计划于2025年底前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有正式出版合同。

5)作品完成后需参加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品、优秀科普微视频评选活动。

2. 科普短视频创作

科普短视频可包括纪录短片、微动画、微动漫、微电影等形式。

相关要求:

1)作品内容须围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相关知识点需具备可信任科学来源;

2)作品应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制作精良的艺术表现形式,具备完整艺术构思并完成脚本和试制样片,叙事逻辑清晰,有助于启发和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便于公众理解、接受科学知识;

3)科普微电影等单体视频类作品,分辨率不低于1080P,一般单个电影时长5-15分钟;

4)系列短视频类作品,分辨率不低于1080P,单个视频时长不低于3分钟,每个项目拍摄视频不少于5集。

5)申报作品须原创,应提供原始拍摄素材、矢量图、三维建模文件、时间线工程文件等原始证明材料,引用内容无版权风险;

6)申报作品完成后应通过国内权威媒体、官方APP、头条号、百家号、微博号、微信公众号等认证帐号发布,最终实现单体视频类作品累积播放量不低于5万次,系列短视频类作品累积播放量不低于20万次。

7)申报作品完成后应在本级地区电视台或融媒体中心定向投放播出,并参加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品、优秀科普微视频评选活动。

——有关要求

(一)申报的项目应符合本指南所明确的支持方向,并在四川省内实施。项目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为项目实施提供相应场地设施和人才队伍等的能力和条件。

(二)申报科普项目对自筹资金与申请经费的比例不做要求。

(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时,须在申报材料中明确各参与单位承担的工作和职责。

(四)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科技专业水平和科普工作经验,并具备完成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五)项目承担单位须承诺将由财政资金支持取得的科普作品项目成果在全省范围内举行的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送科技下乡、涉藏地区科普赋能行动等国家和省级重大群众性科普活动中无偿推广应用。

(六)项目申报单位应分别填写《四川省科技培训项目申报书》《四川省科普作品创作项目申报书》,承诺内容详实、数据准确。

 

 


终审:科技处站群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