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心得分享
文为医用 医文融通|学员说
国学院牵头举办的第一期“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班顺利闭幕。培训历时4天、32学时,培训学员50名。为学员搭建了“医+文”的经验交流平台,呈现了一场思维碰撞的学术盛宴,授课专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和盘托出,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了如何做好科研、写出高质量文章、成功申报项目,学员们收获满满、感悟多多。他们这样说:
本次培训班从治学、论文写作到课题申报,全方位、多角度讲授、诠释了如何做好科研,写出高质量文章,成功申报项目。四天的集中培训圆满结束,收获颇丰:一是做学术,重中之重,是夯实基础: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申报项目。都必须基于扎实的学术功底。否则我们的学术研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走不稳,走不远。二是读书、科研、工作、教学紧密相连,四位一体。在阅读文献、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学而思、思而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后辈以前辈为榜样,潜心治学,砥砺前行。——第一组学员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于如何才是一篇好论文有了深刻的体会。首先,一篇好的论文需要具备一下四个要素:即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和规范性;其次,好的选题应具有“问题意识”,在读书、临床、学术交流、研究思考、工作及团队研究中发现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辩证才得以最终呈现;第三,选题时应坚持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适宜性原则;第四,做好写作准备,即梳理文献与使用文献;最后,做好论证,运用科学的方法拟定论文提纲,并梳理其内在逻辑。——第二组学员
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受益匪浅,提炼成四个关键词:即问题意识、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开拓眼界。首先,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问题意识。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常识、专业知识、日常阅读量以及学术训练;第二,在社会科学学科的科研中,基础知识的价值尤为凸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社科领域得到充分验证;第三,以兴趣为切入点,逐步拓展知识领域是社科类科研人员深入学术的良策;第四,此次培训为我们拓宽了视野,为如何进行科研提供了宝贵指引。这系列讲座让我们首次聆听如此丰富实用的内容,每位老师的分享宛如排山倒海般的干货,不仅让我们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也使我们对科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第三组学员
此次培训中,各位专家悉心分享了关于文献写作、标书写作的经验与方法,让我们对中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进行研究。作为研究者,要潜心思考,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带着求知心去研究,前期丰厚的积累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也可能是无意为之的,总之要将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在学者之路上,重视机遇和成果,但不急于求成,在专业上稳步前行,敢于发言交流,记录遇到的问题和思路;杂学选择方向上以兴趣为出发点、逐步积累,正确自己的定位,乐在其中,交叉的成果也会水到渠成。——第四组学员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班。
附件:学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