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气药——川芎
宋代诗人方一夔的《药圃五咏 川芎》有言:“不独服芎根,衣佩或采苗。清芬袭肌骨,岁久亦不消。”
川芎 / 名字来由
川芎,原名“芎䓖”,因主产四川而得名。也有传言,药王孙思邈发现川芎时,随口吟诗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于是,川芎的名字就由此而诞生了。
川芎 / 功效
《本草纲目》称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中药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祛风止痛,活血化瘀。
川芎辛散温通,味清气雄,能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外用时,取适量研末敷或煎汤洗。内用时可经不同炮制方法,制成川芎、酒川芎等中药材饮片。川芎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
如在《医林绳墨大全》中载十味芎苏散主治外感风寒无汗者;《宣明论方》中芎神丸在临床上可治一切热证,以及经病、产后病;川芎经不同配伍后可治多种头痛厥症,特别是川芎散可用于妇人头痛久不愈。在《宫廷御方》中,也有不少川芎的身影。清咸丰时有调经丸,配香附、乌头等有调经养血、理气通瘀之效;以及清光绪时的乌金丸同样可以理血和血。
本期博物君的分享就到此结束啦,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藏品信息,欢迎来到我们博物馆参观,敬请期待下一次的见面吧!
终审:博物馆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