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泸定桥是连接康藏和四川的唯一通道,也是四川和康藏地区的军事要地,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既公元1705年,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而成,全桥共有12164个铁环,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距离水面高度有十余米,加上大渡河湍急的河流,若从这样的桥上摔落,必是尸骨无存,驻守泸定县两个团的国民党军也早已知晓红军唯有从此桥上才能渡过大渡河,因此桥上的木板都已被拆卸,红四团到达卢沟桥时,面对的只剩下这百米长的13根铁锁链情况危急,敌人的援兵越追越近了,生死就在这一线间,团长王开湘及政委杨成武立即组织选拔突击队员,凡是战斗英雄的,党员、团员优先选拔,最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最终选拔出22名战士,由连长廖大珠为队长,下午四时向桥东岸发起进攻,突击队员们每人手持冲锋枪或手枪,背插大刀,腰缠12颗手榴弹,在队长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的弹雨,贴着铁索,匍匐着向对岸冲去。紧跟其后的是王友才连长率领的第3连,他们除了携带武器外,每人还夹着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最终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后,成功占领泸定城,控制住了泸定桥。
蒋介石意图在大渡河重演石达开覆灭记得美梦到此终结,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就有七位元帅在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同志,到达泸定桥时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巧合的是,两天后经过泸定桥的毛泽东同志也重复了这样的话,夺取泸定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战的胜利的关键点不在最后两小时的夺桥,也不在最后的夺城,而在于一昼夜行120公里的急行军,胜也胜在这个“飞”字上,红军战士们在重重围困下,营养不良并且连日的强行军和四处皆兵的心理压力下,仅凭借破烂不堪的草鞋,随手拾起的树枝做的拐杖,以及坚定不移的相信革命胜利的信心,就完成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毛泽东同志亦在诗中念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